|
|
訂閱社區雜志 |
河北省人大常委會高票通過《河北省濕地保護條例》 |
(時間:2016-10-19 9:50:19) |
河北省人大常委會日前高票通過《河北省濕地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將于明年1月1日起施行。對于擁有94.2萬公頃濕地的河北來說,這標志著全省濕地保護工作步入了法治化軌道。 河北省林業廳副廳長劉鳳庭表示,借助《條例》的出臺和實施,河北將進一步完善濕地保護體系,對非法占用及破壞濕地的行為進行嚴厲打擊,并加快濕地保護管理機構建設,力爭到2020年,河北濕地保護率達到42%。 關鍵詞1:保護責任 明確責任部門破難題,保護不力將終身追責 責任主體不夠明確是當前我國濕地保護中的一個薄弱環節。河北省林業廳廳長周金中表示,目前,濕地保護中不僅存在多部門、多頭管理的現狀,也存在著有的濕地沒有管理主體的情況。 針對這一難題,《條例》明確了濕地保護的主體責任。“作為創制性立法,《條例》結合河北實際情況,提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的濕地保護工作負責’,‘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具體負責濕地保護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工作’。”河北省林業廳副廳長劉鳳庭說。 劉鳳庭表示,濕地保護管理機構是《條例》落實的重要主體,目前,河北省濕地保護中心已經成立,“接下來,我們將督促各地加快濕地保護管理機構的建立,將濕地保護管理職責落到實處。” 根據《條例》,河北濕地保護實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對在落實濕地保護監督管理責任過程中不履職、不當履職、違法履職,導致產生嚴重后果和惡劣影響的責任單位和責任人依法依規進行責任追究。 關鍵詞2:保護資金 補足資金不足短板,橫向生態補償開先河 濕地保護投入不足是許多地方在濕地保護中的一塊短板,河北也不例外。周金中說,河北省級層面在濕地保護方面投入很少,而濕地所在的市縣,地方經濟普遍不發達,濕地保護投入更加困難。 為補足這一短板,在多渠道籌措保護資金的基礎上,河北提出要建立濕地生態效益補償制度,推動各項濕地保護措施落到實處。 《條例》明確提出,建立濕地生態效益補償制度。因濕地保護需要造成濕地所有者、使用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失的,應當依法補償;對其生產、生活造成影響的,應當做出妥善安排。鼓勵受益地區與濕地保護地區通過資金補償、對口協作、產業轉移、人才培訓等方式建立橫向補償關系。 “《條例》鼓勵建立橫向生態補償關系的規定在全國各省市地方立法中尚屬首次,體現了河北特色,是地方立法先行先試的良好實踐。”河北省人大法工委副主任陳金霞說。 記者了解到,河北省政府近日出臺的《關于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實施意見》中也明確提出,要穩步推進“退耕還濕”試點,試點范圍逐步擴大到其他國家重要濕地。探索建立濕地生態效益補償制度,統籌當地水和外調水,保障白洋淀、衡水湖、南大港等重要濕地生態用水和生態補水水費支出,并推動建立城市濕地公園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河北是較早開展‘退耕還濕’的省份。2014年,河北在衡水湖濕地自然保護區實施了‘退耕還濕’3000畝保護工程,使衡水湖濕地面積進一步擴大。”劉鳳庭說,以《條例》為指導,河北將逐步建立濕地生態補償和生態補水長效機制,繼續抓好“退耕還濕”等重要濕地保護與恢復示范工程。 關鍵詞3:保護紅線 建立濕地生態紅線制度,遏制濕地萎縮趨勢 “當前,河北省盲目開發濕地資源、亂占濫用濕地的現象時有發生,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生態紅線缺失。”河北省人大法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袁剛表示,為此,要明確建立濕地生態紅線制度,通過制度約束,遏制濕地面積萎縮趨勢。 《條例》第13條提出建立濕地生態紅線制度,并明確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科學合理劃定并嚴守濕地生態紅線,確保濕地生態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 “嚴守生態紅線,不能‘越雷池一步’,為此,我們在《條例》中又進一步規定了可能對濕地產生影響的建設項目以及嚴控改變濕地用途的相關規定。”袁剛解釋說。 記者在《條例》中看到,河北要求,建設項目對濕地生態系統產生影響的,應當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建設單位應當嚴格按照濕地保護方案進行施工,減輕對濕地生態系統的影響,避免對濕地生態功能的損害。同時,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占用濕地或者改變濕地用途。臨時占用濕地的,占用期滿后必須對濕地生態進行修復。 “劃定濕地生態紅線,首先應當解決好誰來劃、怎么劃的問題。河北將以濕地資源保有量為標準,指導各地以自然濕地為重點劃定濕地保護紅線。”劉鳳庭說,河北全省濕地保護的近期目標是:到2020年,濕地保有量不低于94.2萬公頃。新建濕地公園12處,晉升國家濕地公園7處,全省濕地公園達到62處,濕地保護區和濕地公園面積達到28.3萬公頃,濕地保護率達到42%。 關鍵詞4:法律責任 規定多項禁止性條款,嚴厲打擊破壞行為 有人破壞濕地怎么辦?陳金霞介紹說,《條例》對各種破壞濕地的行為予以了列舉,設定了兜底條款,并設定了相應法律責任,以嚴厲打擊破壞濕地行為。 記者在《條例》中看到,河北嚴禁在濕地內實施以下行為:擅自占用、圍墾、填埋或者排干濕地;擅自取用或者截斷濕地水源;破壞水生動物洄游通道或者野生動物棲息地;擅自采砂、取土;向濕地違法排污;撿拾鳥卵,捕獵野生動物;擅自引進外來物種;破壞或者移動濕地界標、圍欄、圍網等保護設施;其他破壞濕地及其生態功能或者改變濕地用途的行為。 針對這些禁止性條款,《條例》明確了相應的法律責任,其中,擅自在濕地內采砂、取土的,將責令限期改正、恢復原狀,并處3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10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款;擅自占用、圍墾、填埋或者排干濕地的,責令限期改正、恢復原狀,并處每平方米150元以上300元以下罰款;撿拾鳥卵、擅自引進外來物種、破壞或者移動濕地界標、圍欄、圍網等保護設施的,責令限期改正,并處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罰款。 記者了解到,從今年9月開始,河北省林業部門啟動了打擊涉林違法犯罪專項行動,其中破壞和非法占用濕地作為打擊的重點內容之一。“《條例》的出臺讓我們的執法更有底氣了。”劉鳳庭告訴記者,河北將重點對12塊省級重要濕地進行徹底排查,對照《條例》要求,依法嚴厲打擊各種破壞、侵占濕地的違法行為。 相關鏈接 河北濕地保護迫在眉睫 河北省濕地總面積達94.2萬公頃,約占國土總面積的5%。濕地類型豐富,既有位于壩上的閃電河國家濕地,也有位于冀中平原的白洋淀、衡水湖,還有沿海濕地。概括起來,河北濕地類型主要包括近海及海岸濕地、河流濕地、湖泊濕地、沼澤濕地等自然濕地,約占全省濕地總面積的73.8%;人工濕地約占26.2%。 與豐富的濕地類型相比,河北濕地保護現狀不容樂觀,具體表現為濕地面積總體萎縮、生態功能減退。 河北省人大法工委副主任陳金霞表示,導致出現這種情況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氣候干旱和水資源短缺,另一個原因則是人為因素,人們在開發利用濕地資源的過程中存在短視行為。要解決濕地保護中存在的問題,急需通過立法,將濕地保護納入規范化、法治化軌道。 河北濕地將實行分級保護管理。《條例》明確提出,河北將按照濕地保護規劃和濕地生態功能、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程度等,將濕地分為國家重要濕地、省級重要濕地和一般濕地,并由濕地保護名錄予以確定。 目前,河北共建立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11處,面積為20.3萬公頃;濕地公園50處,面積為7.5萬公頃,濕地保護率略低于全國平均水平。2015年,河北省公布了首批12塊省級重要濕地名錄,重要濕地面積達32.83萬公頃,占全省濕地總面積的34.86%。 據了解,下一步,河北將以《條例》的頒布實施為契機,協調有關部門再公布一批省級重要濕地保護名錄,并做好重要濕地標界工作;指導、督促設區市人民政府盡快公布一般濕地保護名錄;加快濕地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和濕地保護小區建設,不斷完善濕地保護體系。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