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四川修訂環保條例 居民區禁止噪聲污染首次入法 |
(時間:2017-7-25 15:37:51) |
7月25日,四川省環境保護廳廳長于會文受省政府委托,就《四川省環境保護條例(修訂草案)》(下稱《條例(修訂草案)》)向省第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五次會議作報告。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環境形勢日趨嚴峻,環境保護面臨新情況新問題,在此背景下,四川啟動修訂環境保護條例。于會文在報告中說,此次修訂對環保條例作了大的調整,最突出的包括增加土壤、噪聲、畜禽養殖等過去尚屬薄弱領域的污染防治規定,以及加大環境違法處罰力度,提高違法成本,新增了部分處罰條款等。修訂后的條例由原來的五十四條增加到七十五條。 居民樓200米范圍內禁止噪音污染 中高考期間違反最高處罰5萬元 《條例(修訂草案)》中首次對噪聲污染防治做了詳盡規定,明確“在居民樓、博物館、圖書館和被核定為文物保護單位的建筑物內以及學校、醫院、機關周圍200米范圍內,禁止從事產生噪音和振動污染的生產、娛樂、集會等相關活動。” 根據處罰規定,違反上述規定,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部門責令改正,予以警告;拒不改正的,對個人處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罰款,對單位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 《條例(修訂草案)》強調,“除搶修、搶險作業外,禁止高考、中考期間在噪聲敏感集中區產生環境噪聲污染。”如果違反拒不改正,對個人處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罰款,對單位處2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 圍繞噪聲污染防治,還有更多法律責任的規定,如工業企業噪聲超過環境噪聲排放標準的,由縣級以上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改正,處2萬以上10萬以下的罰款。 值得一提的還有,結合“土十條”和國家正在起草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四川修訂草案對土壤污染防治作了相應規定。比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工業和信息化、住房城鄉建設、國土資源等部門將土壤污染物含量達到或者超過限值的地塊向社會公布。 “兩法銜接”首次入法 將“兩法銜接”明確寫入《條例(修訂草案)》是又一亮點。規定建立環境保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機制,環保、公安和檢察院要開展協作,統一法律適用,建立線索通報、案件移送、資源共享和信息發布等工作機制。 封面新聞記者同時發現,《條例(修訂草案)》細化了按日連續計罰情形。第六十二條明確了六種按日計罰行為,比國家增加了1個條款和3種情況。具體包括沒有依法取得排污許可證排放污染物的;違法排放、傾倒重金屬、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危險廢物等有毒物質的;超過國家或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或者超過重點污染排放總量控制排放污染物的;通過煙氣旁路、暗管、滲井、滲坑、灌注或者篡改、偽造監測數據,或者不按照規定運行防治污染設施等逃避監管的方式排放污染物的;排放法律法規規定禁止排放的污染物的;以及其他違法排放污染物的。 也就是說,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有上述行為之一,受到罰款處罰,被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罰款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可以自責令改正之日起,按照原處罰數額按日連續處罰。此舉透露四川重拳治理違法排放污染物的決心。 此外,環境保護督察和環境監察制度被寫入條例。第十一條規定,建立省環境保護督察制度,省政府定期對下級人民政府執行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情況、貫徹落實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決策部署情況、解決突出環境問題情況、落實環境保護一崗雙責情況等進行督察。建立省環境保護監察制度,省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通過向市(州)或者片區派駐環境監察專員等形式實施環境監察。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