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法規】中國環境專家呼吁健全環境維權法規體系 |
(時間:2010/12/20 9:50:21) |
今年1至7月,中國發生環境污染事故119起,平均不到2天發生1起,而這個數字已較3年前有大幅改善。18日在上海舉行的研討會上,來自環境研究、法律和媒體界的與會者紛紛認為,中國亟需建立環境健康法規體系,防止因污染違法成本過低而導致環境惡化。 由上海交通大學和國際傳播促進中心(ICCD)舉辦的“環境健康:科學、社會和媒體”研討會,一連兩日在滬舉行。 中國30多年的經濟高速發展付出了巨大的環境代價,引自世界銀行和自然之友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GDP年均增長率是發達國家的2、3倍,但是單位能耗是發達國家的8至10倍,污染則是發達國家的30倍!全球20個污染最嚴重城市,中國占了16個;全世界每年產生4.9億噸垃圾,中國占了近三分之一;地表水污染嚴重等環境問題突出。 “環保投入不足、執法不嚴、違法成本低會令環境資源約束發展、環境健康糾紛的矛盾激化,對社會穩定、經濟發展造成雙重沖擊。”云南省健康與發展研究會理事長張開寧認為,中國環境與健康管理缺乏法律手段,監管能力與風險防范均不足,環境與健康損害賠償機制尚未建立。 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張嵐、河海大學社會學系主任陳阿江表示,中國淡水資源短缺卻污染事件頻發、二次污染普遍,與企業只看到短期收益相關。而作為第三方的技術專家缺乏中立。各方利益糾結,缺乏專業取證知識的百姓環保維權更顯艱難。 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胡靜提出,環境污染的健康損害應當實行因果關系推定。近年中國環境糾紛每年上升超過20%,投訴不少、形成有效訴訟的卻不多。“個人認為,公民應有環境自衛權,環境損害賠償應建立公共補償機制并予以政府化保障。” 與會多家媒體代表則提出,與環境污染調查報道的艱難相比,污染違法成本過低、處罰結果更讓人感到尷尬。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