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動態】77家公司發生113起環污事件 專家警示投資風險 |
(時間:2012-9-4 10:30:49) |
近年來,我國上市公司環境污染事故頻發,從紫金礦業污染汀江,到中海油、中金嶺南、升華拜克、北礦磁材等公司接連曝出重大污染問題。對此,環保部政研中心與中央財經大學聯合課題組在對2003年1月至2012年3月我國上市公司發生的環境污染事故與股價變動實證分析的基礎上,對證券交易所、證券公司、部分上市公司以及監管部門等進行調研和訪談,形成了《環保春風難綠股市》研究報告。 據課題組統計,從2003年1月到2012年3月,我國上市公司環境污染事故每年發生次數呈上升態勢。2004年、2005年、2007年事故分別為9起、9起、12起;2010年事故數創當時新高,共14起;2011年事故數再創新高,達到41起;2012年僅統計了第一季度就已經達到6起,與2008年、2009年全年發生次數持平。 該課題組對上述77家上市公司發生的113起環境污染事故進行深入分析后發現,其中有18家上市公司發生多次環境事故,如中海油服等公司,發生環境事故多達7次。在這113起環境事故中,高達50.6%的上市公司并未就環境事故進行公告說明;僅有16.9%的公告在事故發生或媒體曝光兩日之內發布;事故1個月之后才發布公告的公司高達9%。 不過9月3日同時公布的官方非制造業PM I高位回升,或多或少能夠消除上述擔心。8月官方非制造業PM I為56.3%,比上月上升0.7個百分點,連續一年位于榮枯線以上。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認為,8月該指數高位回升,反映出非制造業經濟對穩增長的拉動作用更加顯現。特別是以零售、住宿餐飲等消費性服務業的顯著回升以及信息服務業的活躍,為穩增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土木工程建筑業新訂單指數連續兩個月回升,表明針對穩增長出臺的有關投資政策效應開始顯現。8月中間投入價格指數和收費價格指數雙雙回升,特別是中間投入價格指數升幅明顯,一方面反映出經濟與市場開始趨于活躍,另一方面要警惕國際市場價格,特別是糧食和原油價格的上漲所帶來的輸入性通脹壓力。從市場情況來看,今年消費需求對穩增長的作用日漸突出。穩增長在保持投資穩定的同時,更加需要注重增強消費需求對經濟的拉動作用。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7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2.2%,增幅已經連續3個月回升。北京大學中國國民經濟核算與經濟增長研究中心副主任蔡志洲認為,PM I連降說明當前制造業發展面臨較大困難,但是由于今年以來農業和服務業發展較快,整體經濟形勢可能比制造業情況要好,三季度經濟能否企穩需進一步觀察,不宜過于悲觀。 “下半年經濟仍然可能出現逐季回升的局面。”蔡志洲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他給出兩點理由。首先,雖然中國經濟發展到當前階段面臨著一系列的結構性問題,比如說商品房制度問題,能源價格和消費問題,收入分配問題等等,這些都不是短期內能夠解決的,所以政府才會提出要適度放緩經濟增速以保證經濟增長的質量,但是也要看到國家針對這些問題已經出臺了部分措施,有的甚至已經進行了一兩年時間的調控,未來政策效果將逐漸顯現。所以預計如果國際經濟不出現大的波動,國內經濟情況將大體保持平穩。其次,去年四個季度經濟增長速度呈現逐季放緩的情況,如果今年經濟增長速度基本保持平穩的話,考慮基期因素,同比就可能逐季回升。 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楊瑞龍同樣樂觀“短期中國經濟的反彈有希望嗎?我覺得問題不是很大,我們不像歐洲,它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空間很小,我們中國還是有空間的。”他說。
|
|
|
|
推薦圖片 |
 | 宋乾武:提標改造水質決定工藝 | 日前,環保部發布了《2011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中指出三大問題,全國廢水排放量652.1億噸,地表水水質總體為輕度污染,湖泊(水庫)富營養化問題突出。城市化進程加快、工業區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