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泰國曼谷消息)作為“2018世界城市日”的重要慶祝活動,2018全球人居環境論壇年會(GFHS 2018)于10月30日-31日在泰國曼谷聯合國會議中心成功舉辦。聯合國亞太經社理事會負責人咸洪朱先生出席會議并講話。
 開幕式全體參會代表合影

本屆論壇年會以“加強城市創新,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11和《新城市議程》”為主題,兩天的活動精彩紛呈,吸引了來自40個國家的400多位主要利益相關者,交流對話,分享經驗,建立新型伙伴關系。論壇還特別邀請了13位來自城市、企業、學術機構和民間社會的代表為可持續城市發展作出莊嚴承諾,以慶祝“2018世界城市日”。 同時,“2018可持續城市與人居環境獎”(簡稱“颯颯獎”)隆重表彰了全球36個杰出范例,包括泰國華欣市、印度印多爾市、丹麥卡倫堡工業園、青島中德生態園、荷蘭Arcadis社區公益項目,以及其他為人人共享的可持續城市和人居環境做出顯著貢獻的機構和個人。
 “2018世界城市日”慶祝儀式,各界代表在聯合國會議中心許下莊嚴承諾
聯合國亞太經社理事會負責人咸洪朱先生在開幕式上指出,“我們可以擁有宏大的對未來城市的愿景,由強大的伙伴關系支持的城市能夠促進創新,建設優秀的社區。可持續發展目標是全球性的,團結廣泛的利益相關者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關鍵,決定著城市環境的未來。如果我們能夠成功地向《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設立的目標邁進,我們將會重新塑造亞太區域的城市,從而使他們不僅看起來和今天不一樣,同時功能也能更加完善,更加宜居。”
 聯合國亞太經社理事會負責人咸洪朱先生致歡迎詞
全球人居環境論壇主席、聯合國前副秘書長暨高級代表安瓦爾·喬杜里大使強調,“我們感到鼓舞的是,2015年9月,世界各國領導人一致通過了《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包括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目標11提出“建設包容、安全、有復原力和可持續的城市和人類住區。城市化為提高人類生活水平、預期壽命和識字水平,環境可持續性,以及更有效地利用日益稀缺的自然資源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會。對婦女而言,城市化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更低的生育率和更高的獨立性。GFHS主張加強持久伙伴關系,這不僅與可持續發展目標17呼應,而且要求打破政治、經濟、社會、性別甚至地理等級制度,建立全面、合作、務實和平等的伙伴關系。這將有助于實施可持續發展目標和《新城市議程》。”
 全球人居環境論壇主席、聯合國前副秘書長暨高級代表安瓦爾·喬杜里大使致開幕詞
出席年會的其他重要嘉賓還包括瓦努阿圖共和國外交、國際合作和對外貿易部長拉爾夫·雷根瓦努先生,聯合國亞太經社理事會環境與發展司司長斯特凡諾斯•佛蒂烏先生,瓦努阿圖共和國常駐聯合國亞太經社理事會永久代表、世界一帶一路組織主席王鴻賓教授,泰國甲米省省長、吉堤勃迪·巴威塔親王,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資源效率項目亞太區協調員穆什塔克•梅蒙先生,聯合國區域發展中心環境部門協調員喬杜里•魯德拉•查蘭•莫漢迪先生,全球人居環境論壇秘書長呂海峰先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曼谷辦事處自然科學主管本諾•波爾博士,法國城市形態與復合系統研究院院長、國際綠色范例新城標準3.0首席專家薛杰先生,風險投資公司Venturous主席譚秉忠先生以及眾多城市市長、知名專家和商業領袖。 本屆年會由全球人居環境論壇(GFHS)主辦、聯合國亞太經社理事會(UNESCAP)特別支持,世界一帶一路組織(GOBA)、世界非政府組織聯合會 (WANGO)、世界和平聯盟 (UPF)和其他相關機構共同協辦。 論壇旨在為亞太地區乃至全球的利益相關者提供一個高級別的對話平臺,分享城市創新的政策、策略、技術和成功經驗,加強能力建設,培育新型伙伴關系,加速有效的行動,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11和《新城市議程》,推動“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的務實合作和綠色發展。論壇深入探討了關于促進可持續發展目標本地化的關鍵議題,如彈性的循環經濟、建設國際綠色范例新城——城市創新和綠色增長、可持續城市基礎設施融資、可持續城市規劃、發展與治理創新、區塊鏈技術和智慧城市、城市水循環管理與可持續發展目標、生態城市與裝配式建筑等。 可持續發展目標是全球性的,在城市和社區實現這些宏偉的目標將取決于地方政府的能力建設和積極行動以及與利益相關者之間的伙伴關系。 正如聯合國秘書長在綜合報告中所強調的那樣,“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許多投資將在地方政府層面進行,并由地方當局主導。”可持續發展目標11呼吁建設包容、安全、有復原力與可持續的城市和人居環境,這是推動全部17條目標本地化進程的關鍵。 在此背景下舉辦的本屆年會主題精準,及時有效,不僅強調了城市在促進創新和實現綠色增長的巨大潛力,而且主張運用設計良好的政策、戰略和方法,最大限度地發揮城市政府、行業和民間社會的地方行動效益。 “2018可持續城市與人居環境獎”(SCAHSA•颯颯獎)頒獎盛典在30日晚拉開帷幕,成為本屆年會的又一大亮點。當晚共有來自全球的36家單位和個人榮膺桂冠。泰國華欣市摘得“全球綠色城市”大獎,青島中德生態園被評為“全球綠色城區”,廊坊大廠影視小鎮被選為“全球特色小鎮范例”,“全球低碳生態景區”授予了澳大利亞昆士蘭州丹翠國家公園,日本Chiiori Trust主席、可持續旅游專家阿歷克斯•科爾先生設計的鄉村復興項目獲得“全球人居環境規劃設計獎”,等等(完整獲獎名單可在全球人居環境論壇官方網站www.gfhsforum.org查詢)。獲獎者們為踐行《2030 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和《新城市議程》做出了最佳示范。“颯颯”的原意是“飛翔的風”,寓意“綠色之風,飛遍世界”。我們期待這股綠色新風飛向全球,促使更多的人和組織一起行動。
 2018可持續城市與人居環境獎獲獎單位與頒獎嘉賓
當晚,另一個吸人眼球、博得頻頻掌聲的亮點莫過于國際綠色范例新城(簡稱IGMC)三維動畫影片首映式。受IGMC標準3.0的理念啟發,該片以一位名字叫颯颯、居住在中國南方一個濱海城市的小朋友一家三口的日常生活故事為藍本,通過郊區、中心區、街道、社區、家庭等多樣化場景,形象描繪了更綠、更智慧、更包容的未來城市的樣貌。IGMC標準3.0為《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和《新城市議程》在地區和城市層面的具體實施提供了技術方法和評估手段。為促進務實行動,支持地方政府在城市規劃和發展中導入IGMC標準3.0,本屆年會組織了培訓會議:國際綠色范例新城(IGMC)標準3.0——評估和指導可持續城市發展的先進工具。

同時,延續今年“世界環境日”主題“塑戰塑決”的展覽也吸引了眾多參會代表駐足觀看,現場還展出了中國藝術家采用可降解的生物材料創作的一件前衛藝術品。這一方面展示了GFHS一直專注于對抗環境污染和保護生態系統,另一方面它有助于吸引公眾參與,并敦促所有相關利益攸關方發揮作用。 本屆年會為城市、企業和所有行業面臨的新舊挑戰提供了可資借鑒的解決方案,并在閉幕式上指明了通向未來的路徑,呼吁加強可持續發展目標和《新城市議程》本地化,通過采用循環經濟模式,擴大可持續城市基礎設施融資,應用區塊鏈等創新技術建設智慧城市,提升城市水資源管理,建立持久的新型伙伴關系,創建國際綠色范例新城,最終向綠色發展成功轉型。 資料鏈接:全球人居環境論壇(GFHS) 全球人居環境論壇(GFHS)是具有聯合國經社理事會特別咨商地位的非贏利國際組織,其宗旨為“致力于人人共享的可持續城市與人居環境”,建設世界可持續城鎮化對話平臺。GFHS和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聯合國人類住區規劃署等成功地進行了多項合作。至今,全球人居環境論壇年會已經在中國、美國、巴西、德國、哥倫比亞、厄瓜多爾、泰國連續成功地舉辦了十三屆,共有約14000名各國各界代表出席,為世界范圍內的政府、非政府組織、商界、學術界等提供了一個高規格的對話平臺,為推動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人居議程、《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和《新城市議程》的實施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