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2021中國低碳發展行業展望年度白皮書即將發布 |
(時間:2021-9-27 15:09:46) |
由湖北省人民政府主辦,武漢市人民政府承辦的2021湖北高質量發展資本大會即將于9月28日啟幕。作為本次大會的重要成果,《2021中國低碳發展行業展望白皮書(下簡稱:白皮書)》即將在“碳市場大腦中樞”武漢發布。 去年9月22日,中國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上正式提出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一年來,中國在碳減排領域的舉措展示出前所未有的大國行動力,數千家碳公司注冊成立、金融機構紛紛試點碳金融、投資機構挖掘碳賽道投資標的。一場圍繞著碳資產的管理和投資盛宴正火熱展開。 2021年7月16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啟動上線交易,儀式在北京、上海、武漢三地同時舉辦,發電行業成為首個納入全國碳市場的行業,首批納入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2162家,年覆蓋約45億噸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全球規模最大的碳市場。 此次全國碳市場在北京、上海、武漢三地同時舉行開市啟動儀式,并將中國碳市場“大數據中樞”碳配額登記中心設置在武漢,承擔碳排放權的確權登記、交易結算、分配履約等業務,湖北武漢在碳達峰碳中和之路上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作為中國碳市場核心支撐系統,全國碳交易注冊登記系統落戶湖北武漢將帶來超千億產業。如何更好地發揮湖北在雙碳戰略下的重要地位,促進湖北綠色經濟的快速發展,引領中部綠色崛起? 9月9日,武漢市政府官網發布《武漢市推動降碳及發展低碳產業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要求大力調整優化能源結構、推動重點領域、重點行業率先實現“3060”目標、提出努力打造全國碳金融中心、打造綠色化、數字化的武漢“綠谷”,要求進一步深化全國低碳城市試點示范,構建綠色金融多層次多元化支持體系。 即將啟幕的2021湖北高質量發展資本大會特別設置“碳路中國:萬億碳中和投資與轉型的新機遇”主題環節,邀請來自碳中和技術和應用領域的領軍人物、國內外知名學者專家與創投界人士共商低碳轉型發展路徑。 白皮書作為本次大會的重要成果,由三峽智慧能源、洪泰基金、財新智庫、霖和科技聯合推出,編委涵蓋智慧能源、創業投資、財經智庫等多領域,以雙碳目標列入國家頂層設計為切入點,通過梳理碳交易市場的產品譜系、創新方向和發展現狀,串聯中國企業和社會應對低碳未來的行動及規劃,展望未來中國低碳市場投資方向和發展前景,并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根據中金研究,至206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大約需140萬億元的綠色投資。清華大學研究顯示,實現1.5度目標導向轉型路徑,需新增投資約138萬億元,超過每年GDP的2.5%。其中,前10年年化投資需求為2.2萬億元,后30年年化投資需求為3.9萬億元。電力、交運、建筑的綠色投資需求量最大,把握低碳投資新機遇至關重要。 其次,備受矚目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啟動交易后,據估算,2021年中國碳市場的成交量可能達到2.5億噸,交易金額將突破60億元人民幣。中國碳市場的參與主體將會從企業逐步擴大到機構投資者和個人,市場的交易品種也會從現貨擴展到期貨、碳指數等衍生品領域。 此外,綠色制造也是我國自上而下對制造業進行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嘗試,加速我國傳統制造業的從粗放的能源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是中國兌現“30·60”目標的承諾,提升參與未來國際低碳制造競爭的力量。自工信部于2016年首次發布關于綠色制造標準后,截至2020年9月,5批符合標準的綠色制造名單相繼公布,累計共評選出2135家綠色工廠,874項綠色設計,173個綠色園區和189個綠色供應鏈。 在綠色經濟趨勢之下,以雙碳目標為指導方針,將推動優化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為制造業轉型升級、綠色投資等帶來可期的“碳”機遇。
|
|
|
|
推薦圖片 |
 | 2021中國環境企業50強榜單發布 | 7月8日,由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主辦的“2021中國生態環境產業高峰論壇”在成都舉行。會上,“2021中國環境企業50強榜單”發布,并對上榜企業授牌。
▲環境商會秘書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