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博大數據總裁張永健受邀出席2025 菲律賓DCAP高管圓桌峰會,與來自全球的電信運營商、能源及數據中心專家及精英人士相聚于菲律賓馬卡蒂,聚焦“可持續數據中心:平衡創新、效率與環境責任”的主題展開深度對話。

張永健指出,AI與智算的本質是提升客戶體驗、優化成本。菲律賓作為東南亞數字經濟的戰略樞紐,正迎來以融合架構與生態協同為核心的黃金發展期。博大數據將通過創新技術與生態優勢,推動菲律賓在AI時代推進“算力平權”與“可持續發展”的雙重目標。
錨定菲律賓算力內需:從人口紅利到區域樞紐的基建邏輯
作為東南亞第二人口大國,菲律賓正處于數字化轉型的加速期。張永健分析到,龐大內需市場與政府明確的數字化定位,為算力基礎設施提供了雙重增長動能——短期來看,人口基數帶來的消費互聯網、政務數字化需求,構成了算力市場的“基礎盤”;長期而言,菲律賓政府致力于成為東盟數字樞紐的戰略定位,將催生金融科技、跨境電商、智能制造等高端算力需求。這種“雙輪驅動”的市場特征,要求智算服務商必須具備彈性擴容能力與前瞻性布局視野。
對此,博大數據菲律賓融合智算中心的區位選擇,正是對這一需求的深度響應。依托馬尼拉及周邊地區的網絡節點優勢,該智算中心不僅能夠覆蓋本土數千萬互聯網用戶的實時交互需求,更可通過融合的算力網絡輻射東南亞及亞太市場,致力于構建東盟與全球數字經濟的“算力中轉站”。
在地理與資源優勢的加持下,菲律賓融合智算中心通過混合架構設計,進一步滿足客戶對AI、云服務與托管服務的多樣化需求。張永健表示:“彈性擴展能力與地理優勢的結合,既支持大型集中式算力部署,也能通過邊緣節點實現低延遲響應,這與菲律賓多層級市場需求高度契合。”
針對菲律賓電力成本挑戰,張永健強調了技術賦能的必要性。“通過AIOps系統優化能耗管理,為客戶降低綜合運營成本,是智算中心的核心價值之一。”博大數據將AI技術貫穿于基礎設施運營,實現資源調度與能效管理的雙向優化。在提升算力密度的同時降低運營成本,為客戶創造“效能雙優”的智算環境。
AI重構產業生態:政策同頻下的智算技術攻堅之道
“AI的潛力在于解決行業痛點,而非技術堆砌。”對此,張永健提出“政策協同型創新”理念:“每個行業都有AI落地的潛力,但與政府戰略方向同頻的領域,往往能更快突破技術與市場的雙重壁壘。”
當前,醫療、物流、教育、金融科技與制造業被列為優先發展領域。因此在設計新型數據中心時,必須考慮到行業特性,支持高密度計算區域、液體冷卻方案、超低延遲網絡架構以及靈活的容量擴展能力,這對于滿足生成式模型到邊緣推理等AI驅動的工作負載至關重要。
對于像菲律賓融合智算中心這類運營商而言,這意味著對特定行業混合云服務、本地化人工智能訓練中心以及超安全、低延遲基礎設施的需求不斷攀升。基于此,博大數據采用多項前沿技術,部署液體冷卻系統,對數據中心進行分區,并提供針對敏感數據訓練優化的私有云區域。“這些技術不僅確保融合智算中心具備AI處理能力,還能為特定行業的AI生態系統提供面向未來的算力保障,這也是政策導向驅動的算力基礎設施智能化迭代。”張永健補充道。
構建生態閉環:開放協同下的數字經濟N次方增長法則
智算中心是數字經濟的“心臟”,但只有連接上下游生態,才能形成強勁的“血液循環系統”。張永健呼吁全行業建立更開放的生態系統,以“N次方”的速度助力數字菲律賓愿景落地。
目前,博大數據已與國內頭部以及菲律賓本土電信運營商、云服務商及高校等達成戰略合作,聯合政府與行業組織推動綠色政策落地等,從多個維度推動生態共建。張永健強調,“蓬勃發展的數字經濟需要多樣化的基礎設施,區域運營商與超大規模運營商相互補充,從而在各個社區實現韌性、競爭和更廣泛的數字包容。”
唯有平衡效率、成本與環境責任,才能實現真正的長期價值。作為AI與可持續技術的實踐者,博大數據菲律賓融合智算中心正成為區域數字化轉型的核心引擎。相信在政策支持、行業需求與生態協作的多重驅動下,菲律賓的“數字樞紐”愿景,將加速照進現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