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訪明臣: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亟需標準建設 |
(時間:2015-9-17 11:18:14) |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出臺了《促進綠色建材生產和應用行動方案》,其中,“建材工業綠色制造行動”第2條提出:強化綜合利用,發展循環經濟。支持利用城市周邊現有水泥窯協同處理生活垃圾、污水、危險廢物等。支持利用尾礦、產業固體廢棄物,生產新型墻體材料、機制砂石等。以建筑垃圾處理和再利用為重點,加強再生建材生產技術和工藝研發,提高固體廢棄物消納量和產品質量。 方案重點提到了建筑廢棄物資源綜合利用工作,然而,我國建筑廢棄物綜合利用的全產業鏈項目,在生產中卻往往會遇到沒有標準、無章可循、無法可依的問題。為改變這一現狀,吉林省目前已率先進行探索,制定了《吉林省建筑廢棄物再生骨料混凝土及制品》地方標準。為此,本報記者采訪了該標準編制者之一——吉林圣翔建材集團董事長明臣。 建筑廢棄物再生各環節缺乏標準 記者:為什么要制定《建筑廢棄物制品生產地方標準》? 明臣:標準是產品的質量標尺,是生產企業的靈魂。《我國建筑垃圾資源化產業發展報告》顯示,當前約有20多家相對專業的企業進行建筑垃圾的再利用, 主要生產建筑垃圾再生磚,但產量不高,質量尚不穩定,與傳統混凝土磚相比,競爭力低,工程應用受限,導致目前全國再生利用率僅為5%左右。究其原因,主要是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標準嚴重缺乏及滯后造成的。國家現行標準中僅有再生骨料產品標準,處置技術標準也僅是五年前頒布的。建筑垃圾領域標準存在嚴重缺乏、滯后,嚴重影響了建筑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工作的發展。 在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整個產業鏈,即預處理、運輸規范化管理、精細深加工工藝、高效利用技術、主要工藝裝備技術等各個環節都缺乏相關的標準。標準的缺失直接導致建筑廢棄物處理和產品生產過程中的違規操作,產生違規拆除、隨意傾倒、運輸漏灑等各種不可控的因素和潛在的風險,甚至造成人員傷亡、財產損失、二次污染等。我們在實踐中體會到,在建筑廢棄物再生產品的生產和工程應用每個環節上都亟需標準,只有建立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相關標準,才能促進建筑廢棄物綜合利用全產業鏈的健康發展。 企業實踐助力標準制定 記者:制定這一標準的過程是怎樣的? 明臣:2014年,我們公司發展方向定位在“建筑廢棄物循環利用”上,投入大量資金購入一臺芬蘭產美卓移動式破碎站,一臺國產移動式破碎站,并自主研發了移動式破碎站、移動式攪拌站、移動式制磚機,成立了吉林省首座大型“移動式建筑廢棄物綜合處理廠”。公司產品目前已經在以下工程施工中得以應用,如長春市雙陽區8公里鄉村道路建設項目、伊通縣狀元府邸20萬平方米棚戶區改造項目、伊通縣25萬平市政方磚工程、公主嶺市及經濟開發區35萬平城市方磚工程等。 公司的經營實踐為制定標準提供了一定的經驗,不過,制定這一地方標準,首先要解決我們專家人才不足的問題。我們先后與吉林大學、吉林建筑大學、深圳大學、香港理工大學、西班牙加泰隆尼亞理工大學等高校合作,并成立產學研聯合研發中心及大學生實習基地,公司專門成立了建筑廢棄物含量檢測和研發中心,開發與探索,創建企業獨特的“圣翔模式”,并從四個方面研究和制定地方標準: 1.圣翔建材集團對建筑物的拆除、廢棄物運輸、破碎、篩分及再生產品生產和工程施工應用實現了一體化。 2.建筑物的拆除采用選擇拆除法,拆除面積小于1萬平方米時,拆除后運輸到指定場地破碎再回收利用。在拆除工程中分類實現精細化的回收利用。 3.將城市更新與開發設計有機結合,使建筑廢棄物再利用與更新項目有機結合,拆除面積大于1萬平方米時,移動破碎站進入施工現場,建筑廢棄物經破碎、篩分處理后,作為再生骨料,重新應用于混凝土制品和路基材料等領域。實現建筑廢棄物的“零排放”,再生產品的“零外運”。 4.再生建材產品的應用檢測和施工一體化保證施工的質量。 結合建筑廢棄物綜合利用上述的四個方面實踐,我們聯合從事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研究已經20年的香港理工大學、深圳大學編制了《吉林省建筑廢棄物再生骨料混凝土及制品》地方標準,對當地建筑廢棄物再生粗骨料、細骨料、微粉等為代表的中間產品,以及再生磚、再生預拌混凝土、再生混凝土制品、再生混凝土等再生系列終端產品的性能指標做出了詳盡的論證規定,其關鍵技術指標均高于現行國家、行業標準,能夠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四大現實問題仍待解 記者:貫徹實施《建筑廢棄物制品生產地方標準》后,還需要國家和政府出臺哪些政策幫助解決的現實問題? 明臣:我們《吉林省建筑廢棄物再生骨料混凝土及制品》地方標準將在吉林省示范工廠推廣實施,并納入到國家和行業標準工作體系中,引導和推動該領域國家和行業標準的制定與實施,以此提高建筑垃圾產業的準入門檻,規范行業競爭,優化產業鏈。 個標準實施后,還有四個方面需要國家和政府出臺政策幫助解決的現實問題:一是保證建筑廢棄物來源。政府應從項目審批入手,讓企業早期介入,從源頭做起,自拆自運形成體系,真正形成特許經營,避免建筑垃圾與生活垃圾混在一起,影響回用。二是再生產品的出路問題。建筑廢棄物再生產品畢竟是新產品,在這種情況下,政府應出臺政策加以推廣應用。比如,政府投資的工程項目要優先使用再生產品,引導行業實現產業化、市場化;三是用地問題。建筑廢棄物處置用地應有相應規劃,建筑廢棄物處置是儲存、加工的過程,也是廢棄物消納場,用地面積很大,政府應幫助解決用地。四是稅收。財稅〔2015〕78號文件規定,公司以建筑廢棄物為主要生產原料,摻量達到70%享受免稅70%,此標準能夠滿足空心砌塊生產要求,但其他混凝土制品摻量僅能達到30%~50%標準;施工企業實行“營改增”稅收政策后,以建筑廢棄物作為路基回填原料,無法取材料增值稅發票,稅負嚴重這一問題一直困擾著企業,導致企業虛增利潤。
|
|
|
|
推薦圖片 |
 | 宋乾武:提標改造水質決定工藝 | 日前,環保部發布了《2011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中指出三大問題,全國廢水排放量652.1億噸,地表水水質總體為輕度污染,湖泊(水庫)富營養化問題突出。城市化進程加快、工業區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