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噪聲】鄭州市立交橋噪聲污染 完不成環保目標將被問責 |
(時間:2011/10/12 14:36:07) |
據監測,鄭州市已投入使用的22座立交橋,夜間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噪聲超標。 新建立交已經考慮降噪,但已建立交橋何時能減噪?商報相關報道連續推出后,眾多市民的期盼不斷傳遞到商報熱線。 報道也引起了鄭州市環保委的重視,該委表示,將發文督促有關部門盡快落實交通噪聲治理。 調查 6座立交橋最擾民 這幾天,商報關于立交橋噪聲擾民的報道引來眾多市民關注。 記者了解到,去年10月,鄭州市環保局針對鄭州市已建和投入使用的22座立交橋進行了監測,結果發現57個敏感點夜間噪聲均不同程度超標,有的點位甚至超標10分貝以上,其中36個敏感點需要建立隔聲屏障。 根據監測結果,6座立交交通噪聲問題最為突出,分別是中原路西環立交橋,西環與北環立交橋,北環路與南陽路立交橋,中州大道金水路立交橋,中州大道與未來路、黃河路立交橋,河醫立交橋。 鄭州市環保局有關人員稱,這些立交橋附近居民區較多,且多為高層,個別居民樓與立交橋相距不過10米,居民生活肯定會受到嚴重影響。 回應 鄭州市環保委擬發文督促整治立交噪聲 昨天,鄭州市環保委有關人士聯系商報,表示環保委有關領導看到報道后非常重視,本周將發文督促各相關單位。據他介紹,鄭州市委、市政府一直關注立交橋交通噪聲污染治理問題,市委書記連維良等領導多次批示,除將其列入今年《環境綜合整治實施方案》,明確責任單位外,下半年,鄭州市還將高架橋道路交通噪聲的污染影響以及監管辦法列入重點研究范圍。 鄭州市環保委特別明確,交通噪聲環境管理工作將納入2011年環保責任目標考核當中。 據悉,按照鄭州規定,對未完成環保責任目標的單位,鄭州市政府將實行行政問責和“一票否決”,并按照相關規定,追究相關單位和責任人的責任。 建議 降噪并非只靠隔音墻 治理需多部門協作 很多市民寄希望于立交橋裝上“消音器”,可鄭州市城市管理局一位負責人表示,其實隔音墻對高層住宅的效果有限。 成都多處橋段安裝了隔音墻,但成都市市政設計院院長鐘強文證實,隔音墻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只對安裝后視線看不到的區域起作用。 鄭州市環境科研所一位工程師介紹,降低立交橋交通噪聲,合理規劃最重要。 據悉,鄭州市環保局已經要求,對于未作環評擅自開工建設的道路或者立交橋,將予以嚴肅處理。對于已通行的立交橋,可采取因地制宜、分步實施的辦法。比如,有的地段采用多孔隙瀝青路面等技術可有效降噪;平整路面,淘汰車況較差車輛,敏感區域實行限速,兩側種植密集的松柏及側柏等封閉較好的喬灌木,都有一定效果。 誰的職責誰領走 雖然實施方案明確規定,但個別單位對自己的職責還是一問三不知。昨天,鄭州市環保委再次明確各相關部門職責,請廣大讀者監督。 責任單位:鄭州市公安局 加大機動車禁鳴查處力度,對市內公路立交橋和噪聲敏感建筑較多的路段,實施限速、單行等管制手段。 責任單位:鄭州市規劃局 在編制交通規劃、道路交叉口規劃和住宅小區規劃時,應切實考慮到噪聲敏感目標和城市道路及市內公路立交橋的實際位置,留出足夠的防護距離,并在隔離距離處設置樹木綠化等,減輕噪聲污染的危害。 責任單位:鄭州市城市管理局 對建成并投入使用的道路和市內公路立交橋,要做好道路、市內公路立交橋及附屬設施的維護和保養,保持路面質量,維護好噪聲防護設施,充分發揮噪聲防護設施減輕噪聲污染的實際作用。對城區內已建立交橋的交通噪聲進行有效治理,在臨近住宅小區的橋體上建設隔聲屏障,降低交通噪聲對周邊居民的影響。 責任單位:鄭州市建委 在道路及立交橋建筑設計方案中,對市內公路立交橋確實無法和噪聲敏感目標保持足夠的防護距離的,要嚴格要求設計單位,在市內公路立交橋和敏感目標臨近的橋體上,設計噪聲防護屏障,并在設計中將此項防護設施費用列入整體預算。同時,要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