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噪聲】煙臺市區噪聲污染群眾投訴飆升 噪音擾民成焦點 |
(時間:2010/8/25 15:57:28) |

許多工地夜間施工噪音擾民
昨天,記者在96110新聞熱線接待的投訴記錄中看到,入夏以來,關于噪聲污染的投訴每天都有五六條。帶著市民反映的問題,從相關管理部門了解到,市環保局環境監察部門相關負責人對市民反映的問題一一進行解疑和處理。 生產噪音:有禁不止 煙大附近的三高校小區南面有一施工現場,夜間施工噪音很大,運土車沿路鳴喇叭;毓璜頂醫院旁邊的工地夜間施工,噪音很大;幸福南路的面粉廠夜間工作噪音過大;祥隆萬象城夜間施工,土方車通宵鳴喇叭 …… 據環保部門統計,入夏以來,關于噪聲污染的投訴數量飆升,從以前的每月數十起左右上升到現在一個月100多起,其中投訴數量多的一天達到十幾起。 市環保局環境監察支隊副支隊長宋修剛說:“這些投訴一方面是一些噪聲污染源確實增加了,例如一些消夏廣場、燒烤攤等等;另一方面一些噪聲一直存在,以前氣溫低,市民休息時關窗過日子,這些噪聲被隔離在窗外,老百姓沒有感覺,現在隨著氣溫上升,家家戶戶休息時基本上都開著窗戶,就感覺到噪聲很大。” 宋修剛認為,入夏以來市民關于噪音投訴大部分內容屬于生產噪音,市環保局環境監察支隊也接到過這些投訴,他們向有關單位進行了多次交涉,例如針對夜間施工,他們的執法車都堵在了工地的出口,施工方也答應得很好,保證不再有此類情況的發生。但是通常情況是執法人員一走,工地噪音又起。“針對這種現象,除了加大執法工作力度外,企業在年檢換證的時候,在環保審批這一關要讓這些噪音企業難過。”宋修剛說。 管理部門:需齊抓共管 噪聲污染是一個社會問題,涉及多個部門。根據《山東省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條例》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環境噪聲污染防治實施統一監督管理;公安、交通、鐵路、民航等部門根據各自的職責,對交通和社會生活噪聲污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 對于東方巴黎各大賣場的高音喇叭,附近的居民深受其害,也成為投訴的焦點。按照《防治條例》屬于社會生活噪聲歸公安部門管理。根據記者得到的反饋,公安人員去了之后只能勸說,并沒有執法權,執行和取證的過程還是應歸環保來處理,因為公安部門不具備相關的鑒定技術及判別標準。據悉,東方巴黎附近街道上各種聲音混雜,汽車聲、音響聲,儀器很難把某種噪音與其他聲音分開來。此外,噪音產生的時效性強,有時拿來設備檢測,商家知道立刻停工,噪音沒了,證據也隨之沒了。 市民姜先生說:“多龍治水,往往造成多部門推諉了事,不管是如何處理,但是噪音確實在影響咱們老百姓的生活,咱們老百姓現在最想知道的就是到底誰有執法權,誰能將噪音處理到合理的范圍內。”而且姜先生希望政府能采取有力的措施,給管理人員執法權,要不沒收高音喇叭,要不重重罰款來解決問題,給居民一個安靜的生活。 消除噪音:要有公德心 還有一些噪音在執法中很難查處。比如,市民杜先生打電話說翡翠小區有一兩戶居民養狗,半夜狗叫擾人清夢。蓬萊王女士反映蓬萊新華購物廣場一年四季早晨晚上不少老頭老太太跳舞,音樂聲音開得很大。埠嵐小區張先生反映門口小販的擴音喇叭叫賣聲一天能重復一兩千次。“按照規定這屬于城管、公安管,但是這種類型的噪音,目前還沒有具體的處罰標準,只能說服教育,但是收效甚微。” “這種情況歸根到底還是屬于社會公德心和文明意識問題,這除了不斷完善法律法規之外,還需要廣大市民提高文明程度,都懷有一顆公德心,這種污染才能徹底根除。”市環保局環境監察支隊副支隊長宋修剛說。 噪音也需要問責 工地夜間施工噪音會隨著工地建筑的施工結束而結束,但是那些練歌房、商業區、工廠的噪音會不管怎么整治,由于距離居民區太近,短時期內這些噪音源都不會搬離出去,作為一個商業區、練歌房,安靜營業也不太現實,所以這些噪音源會一直反反復復地影響著附近的居民的生活質量。 據了解,一個練歌房從申請到營業需要很多道手續,只要有一個部門因為練歌房靠近居民區而不給于蓋章通過的話,那么這個噪音源就不會像現在難治理。像東方巴黎這樣的噪音投訴,當地居民投訴了數年,然而一直改觀不大,如果當時考慮到商業區和居民區靠得太近,而將居民區規劃到商業區之外,這種現象也不會發生。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