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環保部:環境監測事權將全部上收國家 |
(時間:2015-8-5 8:49:16) |
北京8月4日訊 環保部表示,從制度層面保障環境監測數據真實準確的《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處理辦法》及其配套的《技術判定細則》,將于今年年底前出臺。我國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再進一步。 今年7月,中央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明確提出全面設點、全國聯網、自動預警、依法追責,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公眾監督的新格局。按照此方案要求,到2020年,我國將基本建成陸海統籌、天地一體、上下協同、信息共享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在這一頂層設計之下,一系列“大動作”就此展開。環保部規劃財務司有關負責人透露,25億元中央集中排污費專項資金投入的重點之一就是保障監測事權上收。 今年下半年,環保部將全力推動《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的落實,包括編制實施計劃、編制出臺《國家環境質量監測事權上收方案》并實施等。 記者了解到,環保部已經就國家環境質量、監測事權上收事宜與財政部達成一致,將分三步完成國家大氣、水、土壤環境質量監測事權的上收,真正實現“國家考核、國家監測”。業內人士分析,環境監測事權全部上收國家后,將進一步強化國家環境監測質量管理能力,通過委托具有良好信譽的環境監測機構或第三方機構運行管理,從根本上避免監測數據受到考核評比等行政干擾。 環保部已經完成了第一批國家直管站的第三方運維交接工作,重點加強了國控站的運行管理和在線質控,開展了在線數據審核,同時對未按國家要求開展空氣監測數據在線審核的省份進行了通報。 真實的監測數據將不僅服務于政府決策,還要服務于公眾。“要進一步拓寬信息發布渠道,以公眾需求為出發點,改進信息發布內容,努力滿足公眾的知情權和監督權。”環保部部長陳吉寧說。 目前,我國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已經實現了空氣質量預報預警業務化,空氣質量預報信息在相關網站上公開發布。通過“全國城市空氣質量信息發布平臺”網絡版和手機版,社會公眾現在可以實時了解全國338個地級以上城市1436個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站點6項污染物濃度和環境空氣質量指數(AQI)等信息,查詢到所在城市排名等。
|
|
|
|
推薦圖片 |
 | 宋乾武:提標改造水質決定工藝 | 日前,環保部發布了《2011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中指出三大問題,全國廢水排放量652.1億噸,地表水水質總體為輕度污染,湖泊(水庫)富營養化問題突出。城市化進程加快、工業區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