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生態環境監測行業正迎來政策扶持和需求增長的雙重機遇 |
(時間:2015-8-13 9:38:59) |
作為環境保護的基礎平臺,生態環境監測行業正迎來政策扶持和需求增長的雙重機遇。 8月12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方案提出,到2020年全國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基本實現環境質量、重點污染源、生態狀況監測全覆蓋,各級各類監測數據系統互聯共享,監測預報預警、信息化能力和保障水平明顯提升,監測與監管協同聯動,初步建成陸海統籌、天地一體、上下協同、信息共享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使生態環境監測能力與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相適應。 結合日前環保部發布的上半年環境監測工作綜述,建設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可視為國家上收大氣、水、土壤環境質量監測事權的重要一步。監測事權上收可以從根本上避免監測數據受到考核評比等行政干擾,體現了國家對環境污染的整治決心。據此前環保部規劃財務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環保部已在資金保障方面作出安排,25億元中央集中排污費專項資金投入的重點之一,就是保障監測事權上收工作。 機構認為,政府推動環境監測并加大執法力度,將倒逼企業加大減排治污投資規模,包括VOC、水質在內的監測市場,潛在市場將達千億元。近年來全國環境監測產業增長的主要原因來源于大氣污染監測系統,未來行業的增長點將來自新增指標+監測面積擴大+儀器更新換代,設備提供、運營維護等細分領域,均獲得市場擴容機遇。 據賽迪顧問研究成果顯示,環境監測產業鏈主要分為上游硬件、軟件、檢測試劑;中游監測儀器、監測系統;下游儀器維護、設備運營。上游方面,硬件、軟件及試劑的發展較為成熟,且這些產品一般從外部引進、非自行生產,產品投資價值相對較小;中游方面,監測儀器企業一般會引進關鍵零部件進行系統集成,對技術要求較高,因此利潤水平較高、投資價值相對較大;下游即國家目前正在力推的環境第三方運營維護,該業務對企業的技術水平、資金及融資實力提出更高要求,一旦進入項目穩定運營階段,由于成本僅為人工、車輛等少數管理成本,利潤水平之高仍然使得下游環境監測運營維護成為未來重要發展方向。
|
|
|
|
推薦圖片 |
 | 宋乾武:提標改造水質決定工藝 | 日前,環保部發布了《2011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中指出三大問題,全國廢水排放量652.1億噸,地表水水質總體為輕度污染,湖泊(水庫)富營養化問題突出。城市化進程加快、工業區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