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重慶開創生態環境監測新格局 |
(時間:2016-4-1 10:23:47) |
日前出臺的《重慶市環境監測服務社會化管理辦法》自2016年4月15日起施行。重慶市環保局表示,《辦法》有助于引導社會環境監測機構進入環境監測主戰場,為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公眾監督的生態環境監測新格局奠定基礎。 環境監測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生態文明建設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工作之一。習近平總書記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里面蘊含著深刻的內涵,筆者認為,這就是圍繞生態文明形成的系列配套產業,打造出的金山銀山。比如旅游,比如環境監測,比如環保設施產業,等等,都是對生態文明全面效益的一個形象解讀。重慶的環境監測服務社會化就是打造生態文明建設“全面效益”的一個很好工作。 首先,這個工作利于打造環境監測的市場化,完善社會企業發展鏈條,形成企業協調發展效益。重慶環境監測社會化是市場化的重要踐行,充分發揮了市場資源配置作用,讓環境監測成為企業發展鏈條的重要一環,利于環保工作成為企業發展習慣,進入企業發展成本,形成企業發展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理念,打造企業對促動生態文明進步的協調效益。 其次,這個工作利于環境監測更全面,更全程,打造環境監測的精準效益。過去,環境監測工作屬于政府部門壟斷,監測力度不足,不夠全面,不夠全程,環境監測服務社會化,引入民間機構,就形成了環境監測的大市場,充分發揮群眾智慧的力量,企業智慧的魅力,市場智慧的促動力,從而讓環境監測工作在科學、精準上更上一層樓,更好的為環保工作提供大數據。 第三,這個工作利于培育環保產業新業態,增加就業,產生社會民生效益。環境監測服務社會化必然孕育出更多的環境監測企業,給民眾創新創業打造出更多新空間,為民眾就業提供了新崗位,對促進萬眾創新,大眾創業,增加就業起到一個推動作用,產生社會民生溫暖效益。 當然,打造好這個“全面效益”需要相關的制度法規給與保障,重慶這一《辦法》的17條內容,從資質申請,到工作內容,到“紅線”劃定,到公眾監督,到懲罰具體細節,對環境監測社會化進行了法治軌道的設計打造,讓環境監測在法治的軌道上健康發展。 環境監測也是落實《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的重要方面。習近平同志指出,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把生態環境保護擺上優先地位,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重慶環境監測服務社會化,就是把生態環境保護擺上優先地位的具體落實,是把綠色發展理念工作化的“重慶探索”,值得肯定。 充分發揮市場資源配置做作用,用市場化思維創新我們的工作,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我們期盼重慶環境監測服務社會化樹立一個標桿,我們期盼更多的環境保護工作走市場化之路,我們期盼生態文明建設創造出更多的“全面效益”。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