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必須重視土壤污染和農村“白色污染” |
(時間:2016-11-4 9:59:35) |
11月3日上午,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分組審議了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于檢查環境保護法實施情況的報告。審議中,許多委員提出,農村環境污染問題和土壤污染問題令人憂心忡忡,必須盡快采取針對性的措施。 根據報告,現在農業面源污染加劇,化肥總消費量6000萬噸(折純),利用率為33%;農藥總消費量180萬噸(折純32萬噸),利用率為35%;年生產農膜250萬噸,其中棚膜120萬噸,地膜130萬噸,回收率不足60%;年產生秸稈8億噸,有效利用率20%;農村每天產生生活垃圾100萬噸,年約4億噸;年產生牲畜禽糞污染物38億噸,有效處理率為42%。 參加了貴州、廣西、黑龍江組執法檢查的王慶喜委員表示,多年來,農藥、化肥使用量比較高,利用率低,一直處于不合理狀態,農膜和秸稈利用不夠,畜禽養殖、污染防治配套措施不完善,超排直排問題比較突出,不僅帶來農業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問題,也直接威脅了農產品的質量安全。 陳光國委員指出,農業地膜殘留給土地造成的“白色污染”問題目前在我國十分嚴重。目前我國用于地膜覆蓋的農膜使用量每年是144萬噸,覆蓋面積2.8億畝;但報告中說明回收的只有20%左右,這意味著每年有110多萬噸地膜埋在耕地里,污染面積將近2.3億畝。 “據統計調查,在地膜殘留七、八年的耕地種植棉花、玉米、蔬菜等作物減產都在20%-50%。”他指出,目前城里人普遍對這個問題重視不夠,但報告中并沒有提及,國家應當高度重視,聯合環保部、國土部、發改委、農業部共同發力來研究和治理。 此外,報告還指出,全國耕地點位超標率為19.4%,含有13種無機污染物和3種有機污染物,重金屬超標,這些耕地上的農產品減產降質,有些已危及人身健康。 嘉木樣˙洛桑久美˙圖丹卻吉尼瑪委員也指出,現在藏區垃圾逐年增多,但垃圾處理難以列入議事日程,經費非常困難,藏區環保問題多,困難大,希望得到重視。 羅清泉委員認為,土壤污染的詳細狀況、污染的性質、污染的原因等目前仍舊不明,是防治基礎工作中的薄弱環節,近期環保部準備開展的全國污染源普查將對此提供助力。 楊衛委員認為,現在還沒有有效的治理辦法,“已經提出的方法要么就是不治本,要么就是花錢太多”。他提出,應當重點解決“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即怎樣讓環境保護變成經濟上可行的方案,使環保和環境建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這樣才有利于深度的治理。 莫文秀委員則指出,我國農村的實際情況千差萬別,有的政策辦法不一定適用于所有的農村,一種“藥”不能治百“病”,建議對農村的環境污染問題再做深入的調查研究。 蔣巨峰委員建議,要盡快解決環境執法監管能力不足的問題,包括環境執法監管人員少、監測執法的裝備、設施和經費不足兩個方面,以及將環境保護部門納入行政執法序列,確立其執法身份,以強化環境監督執法的權威性和執行力。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