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環境監測為環境管理和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
(時間:2017-5-10 9:47:20) |
包頭市環境監測站強化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網絡運行,及時向公眾實時發布空氣質量。我市已建成環境空氣質量及污染源監控點17個,通過數據審核及業務發布平臺實時發布全市各旗縣區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結果,全年獲取監測數據約148.0萬項次,為環境管理和決策提供依據。率先開展環境空氣質量預報預警,與自治區中心站、市氣象臺進行會商,及時準確發布重污染預警信息。截至4月23日,市區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天數為84天,達標率為74.3%,較去年同期增加1天。 加強污染源監測,做好技術支持,服務經濟發展。平均每月完成環境空氣、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等各類環境監測數據和污染源監督性監測、驗收監測等數據近3.3萬項次。完成包頭鋁業股份有限公司三、四期項目、包頭海亮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等項目驗收監測工作,為我市重大項目和突出環境問題項目提供權威監測數據。 開展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評估及專項監測,全力保障飲水安全。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評估結果已成為考核《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任務完成情況的重要依據。每月開展1次市區9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的監測工作,定期對黃河畫匠營子和磴口水質自動站進行巡檢維護,實時跟蹤分析自動站監測數據,確保黃河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安全。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區9個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全部達標。 聯動執法與應急監測形成合力,不斷提升聯動執法能力和效率。與監察支隊完成污染源與環境聯動應急監測36次,針對市區10條入黃排污溝內污水排放情況開展了摸底調查與采樣監測工作。第一時間開展了土右旗溝門鎮北只圖村爆炸現場應急監測,為搶險救援提供科學數據支撐。 加強生態建設,繼續做好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工作。 組織對《包頭市環境空氣監測網絡建設方案》進行修改完善,與巴彥淖爾市、鄂爾多斯市及呼和浩特市每月開展黃河黑柳子、磴口、頭道拐三個跨界斷面水質聯合監測工作。與國家總站委托的第三方完成昆河、四道沙河入黃口每月水質聯合監測工作。 ◆精準施策 護衛藍天 開展國控自動站點周邊污染源排查工作。對六個國控點位周邊半徑2公里范圍的環境及污染源進行全面篩查,調查面積約90平方公里,核查污染源307個,發現原煤散燒、城市揚塵、餐飲業污染、農村面源污染、工業污染及機動車尾氣污染等幾大類突出問題,編制《包頭市冬季影響空氣質量突出問題清單》,提出相應對策措施,有力地推動了“冬季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行動”工作。 及時調整強化污染源監督性監測工作。集中力量開展市區國控廢氣重點污染源監督性監測和在線設施有效性審核比對監測,有力支持環境監察執法工作。開展“治白”專項調查監測工作,完成包鋼稀土板材有限公司和包頭鋁業集團及包鋼煉鐵廠的煙道冷凝水采集和測試工作,對包頭地區煙道白色煙塵的具體成分進行定性分析,為后續的整治提供技術支持。 積極主動協助第三方運維公司做好國控站點運維工作。 與第三方運維公司定期商會,對運維和質控情況進行溝通,邀請儀器廠家對鑫屬公司運維人員進行儀器維護、維修保養現場培訓,保障我市國控點位正常穩定運行。為驗證國控站點數據的準確性,開展了6個國控點位顆粒物手工比對工作。 ◆固本強基 提升能力 環境監測質量管理不斷強化。制定實施環境監測全程序質量保證等14項質量管理專項工作計劃。參加總站組織的2017年第一輪水質高錳酸鹽指數能力驗證考核工作。 監測業務比武培訓全面深入開展。 為進一步提升廣大監測人員業務水平,組織開展第一次全市監測人員考試和包頭市第三屆環境監測專業人員技術大比武活動。 監測能力建設穩步推進。為優化監測工作流程,提升實驗室科學管理水平,提高儀器設備管理水平和現場監測工作效率,啟動了LIMS系統升級改造項目;赴外地對移動監測系統(車)進行調研考察;通過了國家和自治區的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實驗室篩選;與南海濕地管理處簽署合作框架協議,聯合開展南海濕地監測,推進水生態環境科研項目合作和自治區重點實驗室建設。 以科研提升環境監測和服務環境管理水平。配合自治區中心站完成了《包頭市顆粒物來源解析研究》課題的鑒定工作,為我市有針對性地開展顆粒物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技術支持。 ◆抓好黨建 帶好隊伍 突出抓好黨建工作,強化政治和核心意識。高度重視黨建工作,把黨建工作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和政治保障作用。 抓班子建設,增強廉潔意識。繼續深入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加強黨支部的基層建設,創建學習型、務實型和創新型領導班子。對反腐倡廉工作一直堅持“教育在先,防范在先”的原則,反腐倡廉專題警示教育常抓不懈。 抓精神文明建設,強化思想政治工作。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以精神文明建設為總抓手,以誠信建設制度化、志愿服務制度化為重點,深化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與時俱進 重點突破 包頭市環境監測站在2011年成為內蒙古自治區首家具備獨立完成地表水109項全分析能力的監測站,現具備通過實驗室資質認定項目10大類336項監測能力。擁有國內先進的氣相色譜-質譜儀、液相色譜儀、等離子發射光譜-質譜儀(ICP-MS)等大型監測分析儀器,環境應急監測車等。 近年來,隨著環境管理要求與監測技術的發展,我市現有監測能力與環境管理的需求和環境監測“三個說得清”的要求存在較大差距,為了進一步提升監測水平,該站派人多方考察學習,積極探索新的設備、方法,為與時俱進、創新發展奠定技術基礎。 建設立體監測網 目前我市已基本建成覆蓋全市的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網絡17個,但自動站監測數據來源單一,只能反映單點的空氣質量狀況,無法反映污染物三維空間分布及傳輸規律,無法掌握點位周圍污染源的定位、排放狀況等。因此,積極探索環境監測網格化、快速化模式,突出為環境管理服務的重點,建設環境空氣移動監測系統已成為趨勢。 目前預計一期建設車載移動空氣自動站和顆粒物3D掃描雷達,提高空氣質量立體監測走航能力和機動性,準確掌握PM2.5垂直分布傳輸遷移規律。二期建設配備風、溫、臭氧雷達、顆粒物飛行質譜、EC/OC、粒徑譜、在線VOCS等監測儀器,進一步提高監測能力。 開展重點實驗室建設 目前包頭市環境監測站與南海濕地管理處簽署合作框架協議,聯合開展南海濕地監測,大力推進水生態環境科研項目合作。今年還通過了國家和自治區的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實驗室篩選。 為發揮我市稀土行業特色和優勢,包頭市環境監測站以稀土資源開發環境污染防治、環境監測預警、生態修復作為今后重點實驗室建設的主要方向。 提高預報預警能力 為了加強對包頭市重化產業結構造成的大氣復合型污染,霧霾成因及光化學污染開展深入研究,擬建設大氣超級站,配備大氣物化特性分析、揮發性有機物、溫室氣體、顆粒物在線源解析、氣象遙感監測等監測手段,把握大氣灰霾來源、遷移等規律,進一步提高預報預警能力。 加大環境保護,呵護綠色民生。目標是向高標準看齊,加強監測體系能力和保障能力建設,進一步貼近環境管理與生態保護的需求,大力發揚工匠精神,打造一流環境監測隊伍。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