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四川省成都市每日處理200噸餐廚垃圾 |
(時間:2016-10-18 9:29:37) |
四川成都,亞洲首個“世界美食之都”。南來北往,食客紛至沓來;寒來暑往,院壩廳堂熱鬧非常。 成都經濟迅猛發展、市民消費不斷升級,食品生產經營主體逼近20萬戶。每個或瑣碎、或繁雜的環節,都存在著或大或小的食品安全隱患。 但這一年來,從農田到餐桌,為守護市民“舌尖上的安全”,成都做出了更有益的探索。 創建國家食品安全城市、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兩個創建”),即日起,成都商報推出“智慧食安”專欄,分享成都在探索食品安全機器助人、機器換人方面所做的嘗試與努力。 蓉城食事,關乎你我。 1000噸,這是成都每天生產的餐廚垃圾的重量。很明顯,隨著人口的增加,這個數字會繼續攀升。 那么,這些餐廚垃圾去了哪兒? 在雙流區西南航空港,有一個“大胃”,成都中心城區每天40%餐廚垃圾被它消化掉。投運三年,成都市中心城區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項目已無害化處置餐廚垃圾18.5萬噸。成都餐廚垃圾收運處置一體化體系初步形成。 收運處置一條龍每日處理200噸餐廚垃圾 像其他城市一樣,成都市民十分關注餐廚垃圾如何再利用。 成都市到底有多少餐廚垃圾?如果按照國家建制鎮1萬人/噸的測算慣例,成都市日產餐廚垃圾約1000噸,其中中心城區就有500噸。近年,成都市城管委曾先后兩次委托專業調查機構對中心城區內餐飲企業、農貿市場、單位食堂等餐廚垃圾產生情況及分布展開調查,結果也是約1000噸。 2011年7月,成都市被確定為全國首批33個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城市后,四川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標成都市中心城區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項目(一期)。2013年8月,成都“大胃”正式投運。中心城區40%餐廚垃圾全部由它消化。在電腦監控室內,餐廚垃圾被信息化管理。通過點擊,餐廚垃圾的種類及其運送時間、重量會迅速顯示。工作人員說,餐廚垃圾從收運到處理,實現“機器助人”、“機器換人”,避免氣味影響到市民生活,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目前,該項目已無害化處置餐廚垃圾18.5萬噸。成都2024家餐飲企業納入集中處置,初步建立了餐廚垃圾收運處置一體化體系,實現了中心城區每日200噸左右的餐廚垃圾集中收運、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 循環利用率95%年產腐植酸有機肥4萬噸 有機廢棄物無害化處理達到100%、資源化利用95%以上,無二次污染,工藝流程短、處理速度快……四川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萬兵對項目的優點如數家珍。 在餐廚垃圾處理車間內,40個餐廚垃圾生化發酵機吸引了記者的眼球。萬兵介紹,工人每天會將餐廚垃圾進行分類,然后用機器半自動投入生化發酵機。在高溫好氧發酵工藝下,經過10小時發酵,固態的餐廚垃圾會變成半成品的腐植酸有機肥。說話間,萬兵從機器中抓出一把半成品,笑呵呵地對記者說,“不信你聞,沒有臭味。” 把餐廚垃圾轉化為養地產品,既解決了城市有機廢物污染治理難題,又為耕地質量快速提升、治理農業面源污染探索出一個可持續的發展模式。 液態垃圾則會經過污水處理系統分化成沼氣,為工廠提供動力。污水經處理,達標后再排放。 通過有機廢物生物強化腐殖化技術,每年可以產生物腐植酸肥料4萬噸,變廢為寶。 同時,餐廚垃圾再利用防止了餐廚廢棄物回流餐桌風險,從食品安全源頭上控制了地溝油、潲水油的食品安全隱患。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