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垃圾處理成美國創業風口 清潔科技投資創新高 |
(時間:2019-8-16 10:13:36) |
垃圾分類處理成為新的創業和投資風口。 今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可以說是“立刻熱議全國”。因為上海作為首個垃圾分類“史上最嚴”的城市。在上海的垃圾分類條例出臺前后,僅2019年6月17日至7月17日,全國一共新成立了8346家經營范圍包含“垃圾、垃圾分類、垃圾回收、垃圾處理”的企業。 無獨有偶。就在10年前的2009年,舊金山成為美國第一個通過《回收和堆肥處理》法律的城市,強制性要求企業和居民踐行垃圾分類。經過10年發展,作為全球科技中心的舊金山目前垃圾回收率高達80%。 舊金山的目標是力爭在2020年成為美國第一個“零浪費”的城市。而硅谷的另一個重要中心城市Palo Alto,也希望在2021年實現“零廢棄物”。 這樣雄心勃勃的垃圾分類管理目標讓創業者和風險資本嗅到了機會的味道。根據硅谷創投數據庫PitchBook的數據顯示,2018年美國資本投資在清潔科技領域六年內首次突破40億美元大關,對清潔技術投資增長了54%。 垃圾分類機器人:不動腦扔垃圾 垃圾分揀對后期的垃圾回收率的提高有多重要? 國盛證券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對垃圾實行全程分類,將促使固廢全產業鏈受益。具體而言,垃圾分類要從收集、運輸到處置進行全程分類,否則垃圾先分后混將失去意義。 美國垃圾分類機器人初創公司Clean Robotics的聯合創始人Charles Yhap表示贊同,因為要想把垃圾全產業鏈打通,第一個重要環節就是,垃圾如何正確地進行分類。 “我們最初的創業想法就來自于回收規則本身造成的混亂。除了最明顯的物品,比如塑料瓶、玻璃瓶和各類可回收的紙盒之外,大多數人真的不明白哪些物品實際上是可回收的。”Clean Robotics聯合創始人Tanner Cook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Clean Robotics成立于2015年,其產品——垃圾分類機器人TrashBot已經面世,并在美國、澳大利亞的6個城市進行投放,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舊金山的全球知名硬件孵化器Hax的辦公室就看到了這款機器人。 TrashBot如何實現讓垃圾自動分類? 它的工作原理是:手上有垃圾時,人把垃圾往機器人的開口處扔,當垃圾進入后,開口會關上。相機和傳感器會在垃圾進入垃圾箱時進行掃描,通過人工智能將垃圾分類到該歸屬的類別中,由機械臂完成分類。如果塑料瓶中有多余的液體,也會在一塊聚四氟乙烯(即不粘鍋的原料)涂層板上先被排出,再進行分類。 目前,像Hax辦公室擺放的垃圾機器人可對填埋垃圾和可堆肥垃圾兩類垃圾進行自動分揀。“這是因為大家對可回收的垃圾判斷是熟悉,也比較準確的”。Tanner Cook表示。 如今TrashBot的人工智能系統已可識別、分類的常見垃圾種類有110種。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上海市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指南》發現,四類垃圾加三類不常見的垃圾(大件垃圾、裝修垃圾、電子廢棄物等),種類一共為105類。 TrashBot的垃圾分揀準確率如今保持在90%左右,一年前這數據大約為86%。按照Clean Robotics的創始人Charles Yhap預計,未來能夠穩定在95%-96%的水平。 該如何提高機器人的垃圾分揀準確率? Charles Yhap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垃圾識別的準確率肯定會隨著時間、數據的增加而提高,但是一定會存在一些異常值,“因為可能總有一些垃圾是機器未曾見過的,這就是‘異常值’。”當然,這樣的垃圾比例可能會很小,比如15000件垃圾里,可能有1件是機器未曾見過的,那就需要機器進行學習、識別。而且也可能需要人工介入,進行垃圾打標簽。 此外,該機器人已經做到共享垃圾信息。比如,一個垃圾桶收到了7000件垃圾/天的識別數據的話,那么其余投放的500個垃圾桶也能共享。 如今TrashBot一個明顯的挑戰是:一次只能處理一件垃圾,要是同時有多件垃圾怎么辦?Charles Yhap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如果是同一類型的垃圾,即使是兩件,機器人也是可以識別的。但如果要同時扔多件垃圾并進行逐一識別,技術上已經是可行的,主要的挑戰在于經濟成本上的,比如需要增加機械臂的成本。 清潔科技投資創新高,去年首破100億美元 除了美國資本對清潔科技領域投資首次突破40億美元大關外,根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截至2018年11月,全球對清潔技術的風險投資從2017年的61億美元增長到108億美元,這也是全球在清潔技術領域的風投總額首次超過100億美元。 到底風投青睞的是怎樣的科技公司?硅谷作為科技創新中心,又涌現了哪些用技術改變垃圾行業的公司? 如果把整個垃圾回收產業鏈分成垃圾分類——收取垃圾——垃圾回收處理三個主要環節,在垃圾分揀環節,已經出現像Clean Robotics這樣的初創公司,希望用機器人對垃圾分揀這個復雜、危險的環節代替人力。 按照Charles Yhap的說法,如果用人力回收垃圾,依然面臨著各種風險,比如是不是會切到手、或者面對有毒物品不知如何處置,讓機器人做的話,不用擔心安全,也不用擔心說機器人會覺得一直分類而覺得“悶”。 至于收取垃圾環節,因為Recology這樣大型的廢物處理公司對日常垃圾是進行固定回收的,如果出現垃圾超載、過多怎么辦? 舊金山一家創業公司Compology就希望更準確、及時地收集垃圾集裝箱的數據,從而提高廢物和回收服務的效率。Compology的做法很簡單,給傳統的垃圾箱配備傳感器,傳感器每天多次拍攝垃圾桶內部的高分辨率照片,并發送圖像到云端。從而讓垃圾清理公司能夠及時監控信息,優化卡車清運垃圾的路線或時間表,以便在需要時前往集裝箱處拾取垃圾。 在創投數據庫Pitchbook提到的清潔科技領域代表性企業當中,除Clean Robotics外,另一家美國初創企業AMP Rotobic則是通過機器人對已經可回收的垃圾進行分揀。該公司開發的機器人能從傳送帶上拾取可回收材料以每分鐘160件的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分揀,拾取和放置可回收材料。最后將它們扔進收集箱。AMP Rotobic的投資人包括百度風投。 Tanner Cook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兩家公司有不斷地保持聯系,AMP對不同的塑料、金屬等材料的分揀能力確實讓人驚艷。但AMP Robotic更像是作為整個產業鏈的下游,比如,Clean Robotics在可回收垃圾桶里的塑料,滿了后可以送到AMP處進行處理。但是AMP并無針對前期的垃圾收集、分揀進行,而是后期處理環節動用了機器人。 對于最難處理的填埋垃圾,是否有初創公司進行攻克? Hax孵化器的CEO,同時也是SOSV風投的創業合伙人Cyril Ebersweiler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SOSV除了投資Clean Robotics之外,旗下另一家投資的初創公司Wastack正在實現垃圾填埋環節的自動化,提高垃圾填埋性能,還同時減少對環境的影響。目前該公司已經在加拿大、美國兩地投入運營。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美國初創公司數據庫Crunchbase、創投數據庫Pitchbook等發現,目前在全球廢物管理類初創公司當中,融資額排名前10的初創公司中,有4家為美國企業,其他初創企業在芬蘭、墨西哥、法國、以色列等,上海有一家。 其中,最大的一家獨角獸公司是總部位于美國亞特蘭大地區的Rubicon Global,這家成立于2008年的初創公司,目前已完成E輪融資,總融資額高達2.96億美元。這家公司的主要業務是為政府、企業等收集和分析垃圾回收數據。 如何活下去?不應為了“表演”而來 在上海的“垃圾分類”條例出臺后,僅2019年6月17日至7月17日,全國一共新成立了8346家經營范圍包含“垃圾、垃圾分類、垃圾回收、垃圾處理”的企業。但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現,大多數垃圾處理企業主要是通過人力進行,比如上門對垃圾進行回收是其中一大熱門服務。 簡單的上門回收垃圾,再幫你分類,這種簡單的“創業”風潮是否可持續? Cyril Ebersweiler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自成立以來,Hax已經孵化了13家在清潔科技領域相關的初創公司,投資清潔領域是艱難的決定,但Hax首先投資那些對未來世界有利的公司。“在這個領域的公司不應該為了表演而來,應該是為了解決一個重大問題而來。” Charles Yhap則認為,如果單靠人力回收垃圾,依然面臨著各種風險,比如會被一些垃圾切到手、或對有毒垃圾不知如何處置,“讓機器人做就不用擔心安全,也不用擔心機器人會覺得‘無趣’。”用科技的方式,省時、省力,從而真正解決社會問題。這也是他認為Clean Robotics除了是一家科技企業之外,更是一家社會企業的原因。 Cyril Ebersweiler 還透露,Hax已經幫助Clean Robotics在國內尋找適合進行垃圾分類機器人大規模生產的商家,幫助團隊以完整的解決方案進入中國市場。 清潔科技領域的初創企業如何趁著這樣一波又一波的政策利好推動下,順利生存呢?Cyril Ebersweiler表示,對于這類企業而言,最困難的部分是制定有效的業務計劃,并且要容易能夠可重復、可多地擴展,這樣才能吸引風險投資。對團隊而言,執行力將是關鍵。 Clean Robotics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目前已經跟一家世界500強敲定合作,屆時將會在該公司進行投放。而創始人Charles Yhap近日于山東、上海等地進行考察、跟投資人交談,準備針對中國市場做出相應的產品改進,比如最大的改進會在外觀,軟件部分將不需要太多改進,從而降低產品成本,“希望今年內能拿出適應中國市場的產品,給我們的中國客戶看。”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