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西安市將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 |
(時間:2021-3-16 9:39:19) |
記者從日前召開的全市生態環境系統2021年工作會上獲悉,2020年西安生態環境質量全面改善,250個“藍天”創最佳成績。我市將攻堅完成2021年“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生態西安”目標任務和“十四運”生態環境保障任務,推動全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 去年250個“藍天”創最佳成績 2020年,西安齊心協力克服疫情影響,統籌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鐵腕治霾、水污染防治、自然生態保護、土壤污染防治、“十四運”生態環境保障、生態環境執法等工作扎實推進,全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能力建設不斷提升。 2020年,我市環境空氣質量全面改善,全年優良天數250天,同比增加25天,其中優級天數56天,創有監測記錄以來最佳成績。重污染天數15天,較上年減少13天,其中首次消除嚴重污染天氣。我市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名中順利退出后20位。2020年PM2.5平均濃度51微克每立方米,順利完成了“十三五”收官考核指標任務。 2020年,渭河西安段水質穩定達到Ⅲ類;9個省考補償斷面總體優于考核目標。我市重點監控的19個水體45個監測斷面中,除潏河長安出境斷面(長安區)外,其余均達到或優于考核要求。與去年相比,由超標提升為達標的斷面共計8個。 建立PM2.5與臭氧協同治理行動計劃 2021年,圍繞必須攻堅完成的“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生態西安”目標任務和“十四運”生態環境保障任務,我市將堅持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協同推進。在履行職責中,既要考慮生態優先,又要考慮推動綠色發展,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堅持減污與降碳協同治理,“十四五”期間,我市將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盲目發展,落實產能置換要求,嚴控新增量,加強存量治理,繼續堅持“增氣減煤”同步,推動“電代煤”,優化交通運輸結構,提升軌道化、電動化和清潔化的水平。 “十四五”期間,PM2.5和臭氧協同治理是我市大氣污染防治的重點目標之一。對此,我市將聯合“一市一策”專家組,開展協同治理科技攻關,建立以PM2.5和臭氧治理為核心、以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整治為切入點的持續改善空氣質量行動計劃,有效提升全市大氣環境質量。 優化信用平臺,我市將根據試運行情況,逐步擴大應用范圍,全面推進企業環境信用評價工作開展。通過將企業信用情況,在市局官網上進行公開,倒逼企業接受監督,守法經營。進一步發揮智慧環保綜合指揮中心效能,我市將以監測數據為依據,強化大數據管理,深化數據研究分析,力爭在生態環境保護領域取得突破。在經濟發展領域,不斷深化生態環境“放管服”改革,持續推進簡政放權,堅持優化服務與嚴格監管并重,在“十四五”期間形成“大環保格局”。 我市將持續加大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據介紹,我市將不斷強化大氣污染防治,堅持鐵腕治霾、科學治霾、協同治霾,大力調整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和用地結構,以舉辦“十四運”為契機,強化顆粒物與臭氧污染協同控制,通過聚力實施夏防期專項整治、攻堅秋冬季污染防治、重點做好農村清潔取暖、加強空氣質量重點區域管控、強化實施考核降塵等方式,統籌推進結構減排、工程減排、管理減排。加大與關中城市群聯防聯控,做實“一市一策”和“一企一策”,全力推動我市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扎實推進水污染防治,我市將做好重點河湖水質監測斷面數據通報,著力解決部分斷面水質超標問題;繼續組織對城市建成區21處黑臭水體整治開展監測,持續鞏固提升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治理成效。 積極推進土壤污染防治,保護自然生態。我市將持續加大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深入開展秦嶺生態保護專項規劃編制、各類專項整治及巡視巡察問題“回頭看”,扎實組織開展自然保護區疑似點位核查與問題排查整改工作,切實保障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安全。加快推進生態保護紅線勘界定標工作。 此外,我市將不斷強化總量減排和輻射安全監管,強化固廢安全監管,認真抓好生態環境監管執法,扎實開展生態環境專項執法行動,查處一批有影響力的案件。充分利用移動執法、無人機執法、遠程網絡執法等新的監察手段,提高執法效率。
|
|
|
|
推薦圖片 |
 | 潤立漆再登央視 推動健康涂料走入百姓家 | 國家權威媒體成就實力品牌。潤立漆繼登陸CCTV-1和CCTV-10兩大頻道以后,于11月下旬再一次獲得了央視“通行證”,陸續在CCTV-4中文國際和CCTV-7國防軍事兩大熱門頻道展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