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山東德州空氣污染綜合指數改善幅度全省居首 |
(時間:2021/12/28 9:16:20) |
12月23日14時30分,在山東省德州市生態環境局大氣環境科副科長鄭芳主持下,每周四例行的“一市一策”(德州)跟蹤研究會商正在線上進行,市氣象局匯報一周氣象分析與預報,市監測站匯報空氣質量概況及預測預報情況,“一市一策”德州課題組分析近期污染過程及成因和重點源排放情況……未來一周需要特別注意哪個時間段、哪項污染物?應如何應對?一個小時的會議結束后,這些令人“頭疼”的難題,都得到了解答。
“一市一策”德州課題組由上海環科院牽頭主導,上海大學、山東環科院、復旦大學和華東理工大學等參加。“‘一市一策’德州課題結束后,我們請他們留下來,轉戰到縣(市、區)繼續開展‘一縣一策’課題研究和跟蹤幫扶。”德州市生態環境局大氣環境科科長張培勇告訴記者,德州市和課題組合作順暢,攻關項目在PM2.5和臭氧協同治理、秋冬季錯峰生產等領域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撐,有利于精準解決重點區域、重點點位問題。
德州市把空氣質量改善作為推動綠色發展的重中之重,舉全市之力抓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今年前11個月,全市PM2.5、PM10、SO2、NO2、O3平均濃度綜合指數同比改善12.6%,改善幅度居全省第一位。“整個‘十三五’期間,德州市PM2.5改善幅度、重污染天數減少幅度均居全省第一位,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改善幅度居全省第二位,環境空氣質量大幅改善。”德州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趙華說。
德州市緊抓大氣污染防治,經過幾年探索,一套精準有效的防治措施已基本成形,不斷壓實屬地管理責任和企業治污主體責任。“加大治污設施的運行負荷,加大脫硫劑、脫硝劑的使用量,有效地控制排放量。”張培勇介紹,德州市以總量指標管控為抓手,鼓勵華魯恒升、索通碳素等20家重點企業為減排作貢獻,并制定了獎懲措施。
“通過在線監測系統,企業達標和排放總量監測都能實時獲取。”德州市生態環境局監測站工作人員馬君幫說。目前,德州市大部分企業在超低排放標準基礎上減半,全市在線源排放總量在2019年基礎上不再增加。此外,2021年德州市全面關停凱元熱電廠15公里以內的小機組,供暖季開始前,供熱替代項目全面完工,確保德州經開區139個小區、單位、大型商戶溫暖過冬;臨邑縣恒源石化則在整體搬遷中。
“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最好的是慶云縣崔口鎮,為4.37;綜合得分最高的是樂陵市花園鎮,為0.920……”12月21日,根據《德州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量化考核辦法》,德州市生態環境局官微“德州環境”發布了《11月鄉鎮(街道)環境空氣質量排名通報》。
這份通報的數據來自鄉鎮(街道)監測站,全市134個鄉鎮(街道)都納入其中,市一級通過督辦和追責途徑進行整改。“SO2、PM2.5、PM10三項指標中,一項連續3個月排在后5名的進行黃牌督辦,兩項連續3個月排在后5名的進行橙牌督辦,三項連續3個月排后5名的進行紅牌督辦。”張培勇解釋,根據鄉鎮(街道)污染物濃度現狀和改善幅度的綜合評價,德州市對采暖季指標惡化且連續排名靠后的鄉鎮(街道)的主要負責人給予組織處理或黨紀政務處分。德州市今年還印發《德州市生態環境局大氣污染防治突出問題整治監管方案》,要求針對旁路排污、應急減排措施不到位、DCS造假等突出問題進行全面整治,確保各項減排措施落實到位,堅決杜絕數字減排、虛假減排。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