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北京市海淀區提升應對氣候變化能力水平 |
(時間:2023/3/28 9:45:56) |
近年來,北京市海淀區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把應對氣候變化作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抓手,積極推動落實各項任務措施,強化碳排放單位管理,加強科技創新融合應用,不斷提升應對氣候變化整體能力和水平。
堅持管理為本,夯實應對氣候變化基礎。海淀區針對企業碳排放量核算困難、資金審批流程長、碳市場資源緊張等問題,加強協調溝通,督促企業按時完成履約工作,2019年—2022年,海淀區重點碳排放單位連續4年履約率達100%。開展碳排放單位排查,建立“一企一檔”動態管理臺賬,囊括重點碳排放單位127家和一般報告單位75家。
同時,組織開展區級溫室氣體排放清單編制和區域減污降碳協同專題研究,有效評估溫室氣體排放控制水平和削減潛力,轄區碳排放總量和強度均優于“雙控”考核目標。強化宣傳教育培訓,每年將應對氣候變化相關業務納入全區生態文明建設專題培訓班課程,積極開展全國低碳日宣傳活動,加大對企業和公眾的宣傳力度,形成人人參與、人人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良好氛圍。
堅持措施為要,推進重點領域綠色發展。海淀區聚焦工業、建筑、交通、農林等重點領域,深入推進經濟社會綠色低碳發展。
在工業領域,完成兩家一般制造業企業退出和6家先進制造業企業綠色智能化改造,組織6家企業開展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申報。
在建筑領域,完成33個新建綠色建筑方案階段預評審,完成凱迪拉克中心、北京衛星制造廠裝修改造工程等既有公共建筑節能綠色化改造節能效果評估,五棵松冰上運動中心通過市級超低能耗示范項目驗收。
在交通領域,完成66條共計77公里道路慢行系統提升工作,軌道交通運營里程新增11公里,建設濱水慢行走廊34.5公里。
在城市空間領域,完成金河、北旱河、萬泉河水系治理,實現188公頃“藍綠融合”,建成國家數字農業創新應用基地,年固碳能力達600噸以上。
堅持創新為先,強化科技成果協同應用。海淀區充分發揮區域科技創新優勢,大力推進新技術研發應用。大力發展氫能產業,打造億華通、氫璞創能等一批氫能科技創新企業。強化電力科技賦能,依托“城市大腦”,完善“電力+環保”“電力+雙碳”模塊,推動污染源監管模式從被動治理向智能采集、智慧預測、精準調度轉變,打造科技創新支撐生態環境工作的海淀樣板。
|
|
|
|
推薦圖片 |
 | 愛普生正式發布環境定位聲明 以可持續創新 | 2023年3月21日, 2023愛普生創新大會在北京舉行。會上,愛普生(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深石明宏先生發表主題演講,正式向中國市場發布愛普生的使命和愛普生環境定位聲明。&nb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