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上海土壤污染防治“一網統管” |
(時間:2023/3/28 11:13:47) |
陽春三月,申城大地呈現一片忙碌的景象:重大項目簽約落地、重要設施開工建設、重點工程加速推進……全市上下正奮力把“施工圖”轉化為“實景畫”。
萬物自生焉則言土。在眾多催生發展活力的“火苗苗”里,地塊輪轉扮演了重要角色。如何保證每一塊土地高效流轉、安全使用,讓它們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沃土?
近年來,上海市精心打造的土壤污染防治“一網統管”平臺在土壤修復流轉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服務保障作用。正是基于這個平臺,上海市為全國提升土壤污染防治信息化監管水平做出先行探索。
擊破困局,打通各自為陣的信息壁壘
上海市曾經承載眾多大型工業企業發展,土地基底復雜,新舊矛盾交織,土壤治理修復任務非常艱巨。同時,全市各部門在土壤狀況聯合調查、信息共享、標準攻堅、政策協同、綜合治理等方面協作不夠的問題暴露得更加明顯。
“嚴峻的形勢讓我們認識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不是一個部門就能解決的事,必須聯合多部門一同發力,合力監管。”上海市生態環境局土壤處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帶著擊破困局的勇氣和決心,上海市堅決要走出一條現代化的土壤污染治理道路。
為聚焦突出問題精準發力,依法推動全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在上海市人大和市政府的支持和監督下,上海市生態環境局聯合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農業農村委員會、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印發了《關于貫徹落實土壤污染防治法推動解決突出土壤污染問題的實施方案》,并成立了上海市土壤污染防治“一網統管”平臺建設領導小組和信息化工作專班,保障和推進土壤污染防治協同監管模式的建立。
近日,記者在上海市生態環境局土壤信息化建設負責人栗小東的指引下,見到了這個土壤污染防治“一網統管”平臺。在平臺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全市建設用地和農用地現狀、土壤及地下水的污染分布情況、涉土污染重點監管企業的分布和關鍵信息等。
據了解,過去,這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開展所需掌握的基礎信息都是分散在生態環境、規劃資源、綠化市容等不同的部門,數據不互通,電子化程度也不高。“一網統管”平臺的建設徹底打破了數據壁壘,把分散在不同監管部門的土壤基礎信息、空間信息進行了有效整合。
上海市還基于信息化手段構建形成全市的土壤要素一張底圖,便于監管人員全盤掌握本市的土壤環境現狀,為后續工作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多維運用,做到土壤修復流轉全過程監管
跟隨栗小東的介紹,記者體驗了平臺的各項功能。首先打開的是土壤修復過程遠程監管功能區。一張上海區域圖上,每一個修復工地都有準確定位,可以詳細查看到每個工地的信息資料、修復現場實況、環境監測信息、藥劑使用情況、關鍵修復工藝的實時技術參數等,實現了土壤修復過程的“人、機、料、法、環”全方位監測監控。
栗小東告訴記者:“通過5G網絡,這些現場感知設備能夠快速部署并將數據上傳至平臺,并進行AI智能分析,發現異常情況會自動發出預警。這樣一方面是為了滿足我們監管部門對過程監管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可以幫助企業加強對自身土壤修復工程的監控和管理,簡化施工流程,提高工程質量。”
在生態環境工作者看來,土壤是有生命周期的,主要包括土地的收儲、出讓劃撥、生產利用、周轉變更等幾個階段,是不斷循環的。這中間的每個環節,他們要實施監管,保障土壤符合安全標準。
栗小東向記者介紹說,以往在土地的流通環節中,規劃資源、生態環境等部門都參與其中,并以線下交流方式為主,一方面溝通時效性差,疫情期間更是明顯;另一方面,容易存在信息缺失,導致不安全的土壤流入生產利用環節。
平臺投入使用后,兩個部門可以共享全市所有工業地塊的環境狀況。同時,在土地出讓劃撥之前,平臺還可以通過空間計算自動識別出擬劃撥地塊是否滿足安全利用要求,并進行智能預警提示,用信息化手段構筑起土壤安全利用防線。
平臺不僅僅是為監管部門提供便利,更是注入了服務功能。
栗小東介紹說,平臺暢通了土壤環境信息公開和全民參與監督的渠道,形成全市的土壤問題處理中心,讓社會各界更好地參與到環境治理中。同時,對于企業,優化服務水平和提升監管能力并行,平臺以全市的“一網通辦”為依托,實現面向企業的土壤相關服務的集中化和無紙化辦理,提升了企業辦事效率,優化了營商環境。此外,依托“一網統管”平臺,匯集分析企業落實土壤污染防治主體責任的情況,實現企業在隱患排查、自行監測、重點設施拆除備案等方面的非現場監管,實現了“兩網”融合的環境治理新模式。
形成標準,為全國土壤環境改善提供上海經驗
目前,上海市土壤污染防治“一網統管”平臺已在全市范圍內使用,涵蓋了建設用地、農用地、地下水、涉土污染企業、第三方從業單位等八大業務的數字化監管內容,服務于市、區兩級50多個監管部門,實現全市3000多個工業用地、超1萬畝農用地、30多個土壤修復工地、200多家重點涉土污染企業、70多個地下水功能區、近200多家土壤從業單位的智能化監管。
為了保障平臺的持續運營,上海市生態環境局會同規劃資源、農業農村、綠化市容等部門聯合印發《上海市土壤污染防治綜合監管平臺管理辦法(試行)》,再次明確了各部門對監管平臺的維護管理職責和數據更新要求。
上海市被選定為全國唯一的以信息化為試點內容的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區。近日,生態環境部土壤生態環境司專門調研試點建設情況,認為上海市基于平臺建設對污染地塊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實現跨部門聯合監管,打通了國家與地方、職能部門之間的數據共認、共享、共用、共管的管理模式,加強了依法聯動監管,提高了為企業服務的行政效率,對全國土壤污染防治管理工作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期望上海市在制定建設標準、完善工作流程、增加數據應用維度、強化行業管理等方面繼續深化試點工作。
上海市將基于土壤“一網統管”平臺建設的經驗和成果,建立土壤污染防治監管協同的各項業務流程和數據標準規范,助力全國土壤污染防治信息化能力建設。
|
|
|
|
推薦圖片 |
 | 愛普生正式發布環境定位聲明 以可持續創新 | 2023年3月21日, 2023愛普生創新大會在北京舉行。會上,愛普生(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深石明宏先生發表主題演講,正式向中國市場發布愛普生的使命和愛普生環境定位聲明。&nb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