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建筑】廣州規劃技術規定出臺 推廣綠色建筑城中村重在改善 |
(時間:2012-7-13 15:56:09) |
今日,廣州市規劃局公告《廣州市城鄉規劃技術規定》,廣州規劃局表示,廣州進入追求城市化質量的34年來,在城市空間結構、功能培育、城鄉二元發展、人居環境設施等存在一定問題,存在“重指標輕效果“的誤區,制定該試行規定,目的為與2011年12月施行的《廣州市城鄉規劃程序規定》,共同在實體和程序兩方面,為城市規劃依法行政工作保駕護航。 根據樂居編輯查閱,發現規定對廣州城鄉規劃中的空間開發利用、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和文物保護、鼓勵綠色建筑等都作了詳細的要求。 突出歷史名城防千城一面 城中村重在“改善” 《規定》顯示,廣州將以建設世界文化名城為目標,鼓勵包括嶺南地方特色在內的多元風格的建筑、城市設計和鄉村建設方案,防止再次出現“千城一面”。明確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和文物保護的基本內容,并落實到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舊城更新和城中村改造、建筑工程的高度控制、建筑面寬、景觀控制等具體技術要求中。 對于危破房相對集中、土地功能布局明顯不合理或公共服務配套設施不完善的舊城區和城中村,應當重點完善綠地和公共空間、公共服務設施和市政基礎設施配套,改善人居環境。 對危破房分布零散、環境設施標準較低的舊城區和城中村,在不改變原有街區和建筑歷史風貌和空間肌理的基礎上,可實施零散改造,重點采取修繕排危、完善支路網系統,完善公建配套、立面整飾等方式,提升地區火力,改善居住生活條件。 傳統騎樓街的保護、更新和改造方面,應當保持原有歷史風貌,同時保證各騎樓單體建筑之間的統一和協調,突出騎樓連續的城市景觀。 珠江等高層建筑裙樓 最大面寬不超80米 據介紹,廣州城市空間將體現“大密大疏、疏密結合”的理念,“該密的集聚”,結合軌道節點、交通樞紐、城市公共中心提高土地利用集約度并開發地下空間資源,同時明確地下空間規劃和開發利用的原則和要求;“該疏的生態”,穩守基本生態控制線,從而形成緊湊型多中心網絡空間布局; 規定明確了機場周邊、白云山周邊、珠江兩岸、歷史文化保護區等重要地區或者具有城市標志性意義的建筑物的建筑面寬、景觀照明的技術要求。位于珠江兩岸一線等重要景觀控制地區,廣州規定,除文化、體育等城市級大型公共服務設施外,低,多層建筑或者高層建筑裙樓最大連續面寬不得大于80米,高層建筑塔樓最大連續面寬不大于60米。而對建筑面寬有特殊要求的其他建設工程,可組織城市設計調研。 重在宜居 綠色建筑部分容積率可不計 在綠色建筑方面,為促進綠色建筑發展,規定鼓勵修建綠色建筑,對因實施綠色建筑技術而必須增加的建筑面積,經過認定后可不納入容積率。具體認定辦法將另行制定。 規定分類提高居住建筑的間距標準,進一步改善和提升人居生活環境。舊城區居住建筑基本間距標準在原來密度1區0.7H的基礎上提高到了0.8H,其它地區在原來密度2區1.0H的基礎上提高到了1.1H。并且,第三十五條規定,當被遮擋面(北面和西面)為規劃居住用地的,擬建建筑工程退用地界線的標準為建筑間距值的70%;當被遮擋面為現狀居住建筑的,擬建建筑工程要退夠全部間距,這一規定也比原標準(僅需按建筑間距值的50%進行退讓)高。 大幅提高建筑的臨路退讓標準,增加公共開敞空間,減少道路交通對沿線建筑(特別是居住建筑)的噪音、煙塵等不良影響。舉例來說,60米的道路,原退讓標準為10米,新標準最大要求退到25米;城市高架路,原退讓標準為10米,新標準則為15米(舊城區)和20米(其他地區);河涌,原退讓標準為3米,新標準最小是6米,最大可達20米。(附表八、九、十) 提高商業地等容積率標準 大幅提高工業用地標準 適度提高建設用地的開發強度標準,提高土地使用效率,適應集約、節約用地需要。商業用地、工業用地的容積率和建筑密度標準均在原標準基礎上有一定提高,特別是大幅提高了工業用地的標準。根據國家有關不允許建“花園式工廠”的政策,對工業用地,不僅按照常規規定了容積率、綠地率與綠化覆蓋率都是衡量居住區綠化狀況的經濟技術指標,但兩者又有區別。綠地率是規劃指標,是居住區用地范圍內各類綠地的總和與小區用地的比率。綠化覆蓋率是綠化垂直投影面積之和與小區用地的比率。 值得注意的是,綠地率所指的“居住區用地范圍內各類綠地”主要包括公共綠地、宅旁綠地等,要求標準很高。其中,公共綠地,又包括居住區公園、小游園、組團綠地及其他的一些塊狀、帶狀化公共綠地。而宅旁綠地等庭院綠化的用地面積,在設計計算時也要求距建筑外墻1.5米和道路邊線1米以內的用地,不得計入綠化用地。此外,還有幾種情況也不能計入綠地率的綠化面積,如地下車庫、化糞池。這些設施的地表覆土一般達不到3米的深度,在上面種植大型喬木,成活率較低,所以計算綠地率時不能計入“居住區用地范圍內各類綠化”中。 對于城市規劃部門來說,在對小區進行綠化評價時,采用的都是綠地率指標。但購房者要注意部分開發商在銷售樓盤時用綠化覆蓋率來代替綠地率。 ">綠地率和建筑密度的上限,還規定了工業用地的容積率下限標準,充分體現了集約、節約用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益的思想。
|
|
|
|
推薦圖片 |
 | 宋乾武:提標改造水質決定工藝 | 日前,環保部發布了《2011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中指出三大問題,全國廢水排放量652.1億噸,地表水水質總體為輕度污染,湖泊(水庫)富營養化問題突出。城市化進程加快、工業區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