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政策】財政部下撥首批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補貼 |
(時間:2013-11-14 10:43:58) |
今年10月22日,財政部正式下撥了首批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補貼,共計6.3億元。自2012年7月1日基金正式開征至今,已一年有余。從基金征收到補貼發放,制度設計中的每個環節至此已經完全落地。 760余萬臺符合處理標準 企業實際收到6.3億元補貼,第三批41家處理企業已提出申請 據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電子廢棄物回收處理分會秘書長唐愛軍介紹,首批補貼將陸續發放給第一批被納入基金補貼范圍并已實施拆解的39家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企業,主要針對2012年第三、四季度被納入基金補貼范圍的處理企業上報并經審核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拆解處理量。 這39家處理企業將按照實際完成拆解數量獲得定額補貼。補貼標準為電視機85元/臺、冰箱80元/臺、洗衣機35元/臺、空調35元/臺、微型計算機85元/臺。 唐愛軍表示,2012年被納入基金補貼范圍的處理企業在2012年第三、四季度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的實際拆解量已經接近1000萬臺,共申請補貼資金7.5億元。但在上報時,處理企業自查后只上報了902萬臺,被納入基金補貼范圍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只有760余萬臺符合環境保護部的處理標準,企業實際收到6.3億元補貼。 根據相關省(區、市)提出的申請,財政部與環境保護部在專家現場核查的基礎上,分別于2012年7月和2013年2月,分兩批公布了被納入基金補貼范圍的處理企業名單,共計64家企業。據了解,截至2013年8月,上述企業向省級環保部門報送回收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的數量達到3600余萬臺,實際拆解處理數量共計3300余萬臺。 據了解,第三批被納入基金補貼范圍的處理企業名單目前已經上報國家相關部門審核,共有41家處理企業提出申請。 絕大多數流入正規企業拆解 絕大多數家電企業做到應收應繳;通過基金補貼,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的流向發生了改變 “作為承擔基金繳納義務的家電生產企業,在行業競爭異常激烈的情況下,轉嫁賦稅成本具有一定的難度。但是,絕大多數家電生產企業都克服了困難,積極配合稅務部門,做到應收應繳!敝袊矣秒娖鲄f會秘書長徐東生曾表示,從2012年7月1日《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征收使用管理辦法》正式實施之日起,到2012年底,生產企業累積繳納基金約18億元,預計2013年生產企業將繳納基金約30億元。 “通過基金補貼,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的流向發生了改變,正規處理企業從市場上多渠道回收五大類產品,使絕大多數產品流入正規的處理企業拆解,有效減少了個體手工作坊的非法拆解,環境保護效果十分明顯!碧茞圮娬f。 據測算,如果被納入基金補貼范圍的64家處理企業報送回收的3600多萬臺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被完全拆解后,相當于節約12萬噸標準煤,節約2000萬立方米水,減少800萬噸固體排放物,減少50萬噸廢氣。 推動行業規范化規模化發展 拆解工藝已逐步向機械化、精細化發展;建成了一批具備一定規模、設備先進、管理規范的處理企業 “基金政策的實施,提升了廢舊電器電子產品處理行業的規模化程度,提高了行業發展的起點,為行業發展指明了方向!闭缰袊偕Y源開發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屈傳建所言,與政策執行前小作坊的簡單、粗暴式拆解相比,政策執行后大企業通過增添設備、改進技術,拆解工藝已逐步向機械化、精細化發展,資源利用價值大大提高。 據測算,目前已上報拆解的3600萬臺廢棄電器電子產品,通過科學拆解處理可以產生鐵5.9萬噸,銅1.4萬噸,鋁1350噸,玻璃35.1萬噸,塑料10.9萬噸。 同時,由于穩定的政策預期,有實力的再生資源企業在全國布局設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企業,部分大型電器電子產品生產企業也開始加快設立處理企業的步伐,部分有實力的外資企業也積極進入。 這帶動了整個行業的規范化、規;l展,建成了一批具備一定規模、設備先進、管理規范的處理企業。據統計,目前已經通過資質審核的企業分布在全國22個。ㄖ陛犑、自治區)。 另外,第二批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目錄的制定工作目前已經啟動,主要研究哪些種類的電器電子產品可以被納入基金補貼范圍的增補目錄。據了解,復印機、打印機、手機、小家電等保有量和報廢量大的產品有望入圍。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