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法規】《污染場地修復技術應用指南》有望年底出臺 |
(時間:2014-6-11 10:45:03) |
5月中下旬,環境保護部先后印發《污染場地修復技術應用指南》(征求意見稿)、《關于加強工業企業關停、搬遷及原址場地再開發利用過程中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前者作為土壤修復綱領性技術文件,于6月10日完成征求意見,有望今年底最終完成;后者自發布之日起開始實施,搬遷企業須對污染負責。這標志著我國正在建立健全土壤修復相關制度。 環境保護部與國土資源部4月份曾聯合發布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指出我國工業企業用地中有高于30%的土壤受到污染;而日前公布的《2013中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2013年凈減少耕地面積8.02萬公頃,全國現有土壤侵蝕總面積2.95公頃,占國土面積的30.7%。為此,在嚴格控制新增污染前提下,加快治理已污染場地成為我國環保工作的重點。 搬遷留下土壤修復難題 隨著國家化解產能過剩矛盾、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及老工業區整體搬遷改造等工作的部署實施,新一輪工業企業搬遷高潮或將來臨。環保部在《指南》中評估,未來幾年內,全國將有不同類型的數萬家工業企業實施搬遷,特別是一些高污染企業的退出,涉及的污染土地面積十分驚人,企業關閉或搬遷后遺留的場地在再開發利用時存在較大環境風險。 作為高關聯度行業,隨著化工企業出城進園步伐加快,化工污染場地在各地占比不斷躍升。以江蘇省為例,該省化工產業發達,隨著化工企業出城進園步伐加快,又先后開展了三輪化工生產專項整治行動,相繼關閉、搬遷了6000多家化工企業。與此相應,在13個省轄地市主城內均留下了規模不等的化工企業遺址。如蘇州化工廠原址,占地600畝;南京化工廠原址,占地700畝;南通姚港化工區,占地600畝;常州化工廠原址,占地1500畝;江蘇北方氯堿原址,占地580畝等。 這些化工企業舊址大多存有不同程度的土壤污染,如不經修復就流轉使用必然存在較大安全風險。以轟動一時的武漢漢陽區赫山地塊為例,當地政府未經修復即將污染嚴重的原武漢市農藥廠所在地塊(即赫山地塊)以4.055億元賣給武漢三江航天房地產公司,造成工人中毒暈倒。當地政府不得不收回地塊,退還開發商土地款,又賠償了1.2億元。目前該地塊仍在修復中,修復成本預計超2.8億元。 因為沒有指導性文件,多地區污染土地修復遭遇難題,致使化企搬遷后騰讓土地得不到及時利用。如蘇州化工廠原址,騰出已有七八年時間了,但因缺少具體的土壤修復指導性文件,操作難度很大,目前仍沒有得到全面修復,更無法掛牌出讓。這些事實證明,我國亟需一套完整的操作指南作為綱領性文件,規范與指導污染場地的修復治理工作。 建立修復制度迫在眉睫 據了解,隨著各地大量污染場地出現,我國已加快了工業場地污染的相關研究和實踐,土壤污染的修復與治理工作也越來越受到重視。但與大氣污染和水環境污染相比,我國土壤污染的環境管理嚴重滯后,至今還沒有形成有效的土壤污染綜合防治體系。 為此,環保部適時制定《指南》,現實指導意義突出。而《通知》則重點要求加強場地調查評估及治理修復監管,加大污染信息公開力度;明確規定了污染場地治理修復費用列入企業搬遷成本等。 “一旦土壤治理這個市場打開,遠遠會超過大氣和水治理。在投入規模上,沒有幾十萬億元是不行的。”環保部生態司司長莊國泰這樣說,面對日益緊迫的生態與建設需要,出臺相關土壤污治理技術規范和法規迫在眉睫。 南通市環保局開發區分局副局長尹冠云在接受中國化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污染土壤治理需要有一套完備的管理程序和技術指導加以規范。在實際工作中,主要就是能給職能部門提供一個“抓手”,使之明白如何“做功”更得力、更有效。 化企期待制度明朗化 蘇北最大的氮肥企業,江蘇晉煤恒盛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老廠區即將實施搬遷。該公司安環部部長周學強告訴中國化報記者,大型企業實施整體搬遷,涉及工作面廣量大,需要強大財力做支撐,特別需要有一套規范性權威文件做指南。“這樣,就能夠讓搬遷企業知道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以什么途徑實施搬遷才能夠做到環保、高效、節約。所以,擬搬遷企業對于指南還是很期待的。”周學強說。 已經完成整體企業搬遷的江蘇長江涂料有限公司生產部環保經理謝菊興認為,《指南》對于搬遷企業來說,起到了導向性作用。《指南》主要介紹了國內外目前主要使用的物理修復技術、化學修復技術、生物修復技術三類技術方法;另外,還較為詳盡地推介了17項污染場地土壤修復技術。 “這些具體的技術方法,可供修復施工企業根據污染物情況而選擇,實用價值非常大。”謝菊興說。 然而采訪中,一些企業負責人對《通知》中有關“污染場地治理修復費用列入企業搬遷成本”條款表示值得商榷。他們認為,如果這筆費用由搬遷企業負擔,恐怕會壓垮企業;而土地一旦經過修復就會大幅升值,所以治理費用應當從后面的土地出讓金中扣減。 據悉,環保部已向發改委、工信部、科技部,國內環保科研院所,環保企業等60家單位,以及各省市區的環保部門發送了征求意見函。據《指南》編制的主要負責人、中國環科院土壤污染與控制研究室研究員谷慶寶透露,該指南有望在今年底最終完成。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