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法規】江蘇省出臺車內空氣污染控制規范 |
(時間:2014-9-3 9:49:16) |
車內空氣質量問題開始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而國家環保部車內空氣質量“強制標準”即將在明年出臺,這意味著大量“毒車”必須“消毒”。昨天,南京大學大氣學院大氣環境研究中心與江蘇可蘭素汽車環?萍加邢薰韭摵闲迹瑢⑨槍噧葥]發性有機物的治理難題開展研發合作,推出新的治理手段。 “新車味道”可使人出現變態反應 車內空氣中存在的揮發性有機物有上百種之多,包括烴類、醛類、酮類物質等,它們是看不見的“隱性殺手”。而2012年的《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并非強制性規定,并且只明確了其中8項揮發性有機物的濃度限值。 南京大學大氣學院大氣環境研究中心主任王體健教授向記者介紹,新車車內揮發性有機物有兩大主要來源,“很多汽車下了生產線就直接進入市場,各種配件和材料中的有害氣體和氣味沒有得到充分釋放,直接造成車內的空氣污染,”另外,“消費者買車后都要進行車內裝飾,導致一些含有有害物質的座位套墊、膠粘劑進入車內,隨著車內氣溫的升高,有害氣體的濃度會急劇增加! 據專家介紹,揮發性有機物是新車內三種有機污染物影響最為嚴重的,這種“新車味道”能引起機體免疫水平失調,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及消化系統功能,嚴重時可損傷肝臟和造血系統,出現變態反應。 如何降低“毒氣”將出新手段 江蘇可蘭素汽車環?萍加邢薰鞠嚓P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他們正在和國內主流車企合作,積極開展乘用車車內空氣污染治理新技術的研究,并已取得了較為明顯的進展。 據介紹,車內空氣污染的“禍根”大多是在車輛生產過程中“種”下的,在汽車使用中很難根本消除,而且汽車消費者一般也不可能具備這方面的專業知識和處置能力,汽車生產企業應對車內污染治理承擔第一責任。然而,在沒有強制標準的要求下,汽車企業往往會選擇成本更低而非更加環保的材料。那么對于大多數開車人來說,眼下如何降低“毒氣”危害才是最迫切的。 據悉,目前治理有多種方式,比如在車內放置吸附材料和光觸媒技術。但是,車內空氣質量與溫度、濕度關系非常密切,實驗表明,如果車內溫度在50度以上,濕度調到70%左右的時候,這時候降甲醛、苯污染物會大量、快速的揮發出來。即使采用凈化設備,其揮發出來的污染物也很難凈化排除。因此,在不影響零部件性能條件下使用更好的方法是一個重要方向。 江蘇對零部件供應商提前“開刀” 江蘇省環保廳大氣辦相關專家告訴記者,江蘇率先在全國開展了揮發性有機物減排工作,專門建立排放清單,其中“車內毒氣”是重要調查對象。 從調查情況來看,“零部件實際上對車內揮發性有機物貢獻最大,限制車內的揮發性有機物就是限制這些產品揮發出來的有害氣體。” 該專家表示,“從法規方面,江蘇對零部件揮發性有機物的檢測方法還在制定中,特別是有關汽車飾件的行業,江蘇可能會早于國家‘強標’出臺車內空氣質量地方標準,要求零部件供應商減少揮發性有機物排放,從而進行源頭控制。” 據悉,由于在總量測算方面,目前沒有相對比較準確的估算方法,因此對于揮發性有機物的排放底數還不清楚。 但是,“改善車內空氣質量的關鍵點在于廣泛使用環保材料,特別是低散發材料;其次,整車廠商與零部件公司加強新環保材料的研發也至關重要。”他表示。 新車出廠后的6個月內,是有害物釋放的高峰期。因此,專家建議,新車撕掉塑料包裝后,最好放置一兩個月后再使用;車內多用較環保的麻、布類材質的地毯、腳墊、坐墊等天然材質的飾品,少用橡膠或化纖類等可能釋放污染物的產品;車輛用了一段時間后,可自行清潔空調濾芯,一般每3個月用刷子清洗一次即可。 另外,行駛3萬公里左右就應更換空調濾芯;每次開車前,最好先將四個車門全部敞開,將空調開至最大,徹底給車內通風換氣后再駕駛;戶外空氣較差或交通擁堵時,可以開啟汽車內循環,避免污濁空氣進入車內;天氣晴好,交通狀況也較好時,多用外循環,或者關閉空調,打開車窗,用自然風換氣。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