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2023固廢戰略論壇開幕聚焦固廢高質量發展 |
(時間:2024/1/10 10:10:02) |
當前,我國環境產業正在進入產業轉移和產業轉型的協同階段,區域“差異競爭、錯位發展”將呈現特色化和多元化的趨勢;新興產業的崛起為未來的多元化發展注入了新動能;“一帶一路”為跨區域發展進軍國際市場開辟了新路徑。
在挑戰與機遇并存的新時代下,中國環境企業如何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抓住新一輪產業結構調整的商機,找到生存發展的新路,實現高質量發展,成為行業需要持續探討的課題。
1月4日,由E20環境平臺主辦的“2023(第十七屆)固廢戰略論壇”在北京正式開幕。在這挑戰與機遇共存的新拐點,論壇以“撥障霧馭勢啟航 破沌局迎風逐浪”為主題,攜手固廢領域各級政府主管部門領導,有重要或持久影響的領跑企業、金融機構、行研機構及產業媒體代表,共同探究行業當前發展困境的破題之路、共同碰撞高質量發展下的產業升級之路、共同探索固廢行業的第二發展曲線。
E20環境平臺創始合伙人、執行董事,國家環境保護技術管理與評估工程技術中心副主任張麗珍表示,在環境產業第三次浪潮下,一體兩翼成為環境產業升級的核心戰略與重要路徑,正在推動人工智能、大數據、大模型等,與垃圾焚燒的大場景、新需求和多業態深度融合。兩天時間,業內專家與領軍企業匯聚一堂,將通過政策趨勢、國際經驗、垃圾焚燒、智能升維、無廢城市、垃圾分類、有機資源化等話題的分享交流,共同探索固廢行業遇勢啟航,迎風逐浪的發展之道。
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研究院院長傅濤表示,隨著固廢產業轉型時代的到來,變革成為必選項,產業已經沒有了規模化的舒適區,也必然面臨洗牌,與其被動洗,不如主動進階破局,如果進階一定要內卷,那么就要“卷”的高雅。傅濤提出了環境產業進階的高質量“七卷”:一是卷人;二是卷質;三是卷域;四是外卷;五是優卷;六是上卷;七是深卷。
同濟大學教授、城市污染控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戴曉虎詳細講解了歐洲固廢行業高質量發展的產品化路徑,以及對中國的借鑒意義。戴曉虎表示,新形勢我國固廢處理目標和理念發生根本性改變,合理的費用機制和組織形式可以保障行業健康發展,雖然目前固廢處理行業遇到瓶頸,但科技創新、新技術產品化、研究范式、產學研深度融合為新形勢下固廢處理提供保障。
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徐海云以“生活垃圾焚燒的邊界”為題,分享了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發展史、回收利用的邊界、行政范圍的邊界、垃圾種類的邊界,以及對未來行業發展的展望。徐海云提出,要充分認識固廢領域溫室氣體減排路徑,徹底消除甲烷排放需要把舊垃圾挖出篩分,可燃物再焚燒處理。垃圾焚燒處理余熱利用需要連續運行——發展不帶余熱利用的垃圾焚燒與碳減排背道而馳。
中國光大環境(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副總裁胡延國以“多元化創新,高質量增長”為題,從政策、創新、高質量發展三個方面,現場分享了光大環境近幾年在高質量發展方面所做的工作和成果。胡延國表示,光大環境將圍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九項重點任務,結合自身實際,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切實做好回歸本源,服務實體經濟工作。
北京首創生態環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李伏京以“高質量發展背景下的產業升維”為題,作了主題演講。李伏京認為,未來固廢領域會出現以下三種類型的業務:一,現有固廢處理設施的技改升級;二,“焚燒+”成為趨勢,單體項目逐漸變成真正能源、物料有機循環的靜脈產業園項目;三,領域內其他新賽道的機會也會逐步展現,但是這些機會一定不是資本驅動型的,一定是技術和能力驅動型的技術。基于以上思考,首創環保集團提出了環保行業三個升維的方向,分別是技術創新、業務模式創新、組織創新。
上海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瑟瀾以“迎風而立 破局而出——開拓“和合與共”的環境新生態”為題作了主題演講。王瑟瀾表示,當前固廢行業正在跨越S型曲線,縱向開拓工業固廢,橫向進軍環衛一體化,多元化發展開辟新賽道。上海環境“和合與共”的大方向是“前沿科技創新技術,產業創新跨區協同”,并進行了三大探索:一、服務產品化探索;二、綠色低碳轉型;三、數字化賦能。
上海康恒環境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焦學軍表示,生活垃圾焚燒碳排放核算直接采用IPCC方法誤差大,高精度、實時的垃圾焚燒碳排放核算是發展趨勢。康恒環境在垃圾焚燒廠碳排放工作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完成了碳排放在線監測系統開發,同時碳捕集關鍵技術和核心裝備研發工作也獲得重大進展,為能源高效利用、“雙碳”目標實現提供了堅實技術保障。
中國環境保護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豫軍表示,目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共識日趨深入,國家加快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固廢產業深度嵌入環境污染治理、循環經濟、綠色能源三大產業,是節能降碳與綠色能源供應的重要力量,仍處于重大戰略發展期。中國環境保護集團在二次增長新探索上,主要開展了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聚焦縣域農村固廢治理補短板,推進小型焚燒發電裝備研發制造;二是聚焦有機固廢資源化處置難題,持續探索新模式;三是探索工業端有機固廢-酒糟能源化處理模式;四是積極推進基于區塊鏈的碳資產管理;五是積極推進海外業務拓展。
浙能錦江環境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韋東良以昆明、武漢項目為例,就如何高質量推進構建“生態綜合體V3.0”進行了深入分享。韋東良表示,垃圾焚燒發電廠應以高質量發展“六化”為標準,在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同時,引導政府相關區域規劃,讓新建垃圾發電廠融入城市工業園區,而非遠離城市,實現高效協同、降低能耗、提升效益、達到最大程度減碳的目的,最終實現城市生態大協同、大循環的高質量生態綜合體。
瀚藍環境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曾飛表示,“無廢城市”建設是城市轉型、引領城市發展的必由之路;固廢資源化利用與協同,是實現循環經濟和可持續城市發展的重要手段,是無廢城市建設走向深入的進階之路。瀚藍環境以多源固廢處理深度資源化、固廢產業鏈縱橫一體化協同、城市綠色產業協同“三維”全面協同,驅動城市固廢深度資源化利用。
|
|
|
|
推薦圖片 |
 | 湖北首家生態環境與低碳產業學院揭牌成立 | 12月5日,湖北首家生態環境與低碳產業學院揭牌成立。該學院由武漢輕工大學牽頭,聯合20余家業內企業共同組建,中國科學院院士王焰新、中國工程院院士高翔等11位專家受邀擔任該學院專家指導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