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環境】普洱市環境空氣優良率保持在100% |
(時間:2013-8-7 14:57:18) |
記者日前從市直有關部門獲悉,近年來,我市(普洱)環境保護工作以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為落腳點,圍繞讓人民群眾更多、更快地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提升幸福指數為目標,狠抓污染減排,強化項目管理,深化生態建設,強勢推進重點區域和行業的環境治理,環境質量得到持續改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成效顯著。 “十二五”以來,普洱扎實抓好污染物的減排工作,把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四項約束性指標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考核體系,采取有效措施,扎實抓好生活污水處理、農業源及制膠廢水治理、制糖行業中低濃度廢水治理項目,10縣(區)污水處理均于2012年底全部建成投入使用。經國家環保部核查認定,2011年、2012年全市共完成37個省級重點減排項目,削減化學需氧量2344噸、氨氮124噸、二氧化硫420噸、氮氧化物309噸,基本完成減排任務。同時把“為群眾造福謀利、讓人民舒心滿意”的執政理念轉化為行動力,將農村環境保護綜合整治作為農村最大的民生工程,以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為突破點,深入開展農村環境保護綜合整治工作,農村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截止2012年,共完成了11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示范項目,目前正在實施的有1個連片整治項目和3個村莊整治項目。累計投入中央資金618萬元、省級資金195萬元、市級財政配套資金390萬元、縣級財政配套資金85.6萬元,整合其他資金1000多萬元。 強化環境監測監督管理也是我市推進生態環境保護采取的又一項措施。全市通過抓好市、縣環境監測站建設,配置配全相關監測儀器設備,充實環境監測隊伍力量,全市環境監測監察能力進一步提高。同時充分發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對污染源頭的控制作用,對高消耗、高污染,嚴重破壞生態環境不符合環保要求的項目一律不予審批,通過強化“三同時”管理,提升企業的污染治理能力和水平,促進產業“轉方式、調結構”,全面推動產業向綠色、循環低碳方向發展。扎實開展專項行動,對嚴重危害群眾健康的飲用水污染、垃圾污染、重金屬污染、輻射放射源污染、城區煙塵污染和噪聲污染等,嚴防嚴控。目前,普洱市主城區空氣污染指數平均值為39,達一級標準,環境空氣優良率保持在100%。對瀾滄江、紅河及怒江3大水系11條河流11個監測斷面進行監測,水質達標率為100%。轄區內共設飲用水水源監測點16個,水質達標率為100%。 同時認真組織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成立了普洱市黑冠長臂猿保護協會,建立了景東無量山黑冠長臂猿保護基金會,募集到800萬元資金用于黑冠長臂猿保護。與糯扎渡水電站合作完成了糯扎渡生物多樣性保護教育基地改造,與普洱學院合作完成了“生物多樣性科學教育館”建設,并在全省第一家編制完成了《云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行動計劃普洱實施方案》。積極創新環保宣傳方式,充分利用報紙、網絡、電臺、電視、手機等媒介及各種會議和活動,廣泛開展環保工作,著力提升干部群眾的環保意識。目前,全市共創建省級綠色學校27所、綠色社區5家,省級教育基地2家,市級綠色學校74所,綠色社區14個。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