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環境】上市公司屢成環境事故罪魁禍首的背后 |
(時間:2013-9-10 10:37:13) |
湖北府河流域延綿30多公里的死魚扯下了上市公司雙環科技頭頂上的光環。環保部門初步認定該企業超標排污造成魚類大量死亡,目前雙環科技已停牌。 本應是企業標桿、行業龍頭的上市企業,近年來屢屢引發環境污染事故。上市公司應如何履行保護環境的社會責任,監管機構和環保執法部門如何對有潛在污染風險的上市公司進行有效約束,已經成了發展與保護的應解之題。 排污口下游斷面氨氮嚴重超標 雙環科技位于府河孝感段,是國內純堿和氯化銨的生產巨頭。記者順著雙環科技排污管道在隔蒲橋下找到它的排污口,污水汩汩流淌進府河,惡臭逼人,附近河面一片烏黑。到了下游武漢段,漂下來的死魚隨處可見,裹挾在渾濁的河水里腐爛發臭。在府河黃花澇主河道,約2000米寬的河面,遠遠望去,一片銀白。 環保部門的監測表明,9月2日雙環科技排污口下游斷面氨氮濃度117.7mg/L,達標水質的氨氮濃度應在1.5mg/L以內。3日,對雙環公司排向府河的排污口取樣檢測,氨氮濃度高達196mg/L。 面對這次環境事故,環保部門責令雙環科技停產整改。雙環科技安全環保經理何衛說,目前公司已全面停產。 記者從地方環保部門了解到,雙環科技這次排污并非偶發事件。長期以來,該企業還沒有找到解決聯堿生產中污水處理的好辦法,再加上企業未做到雨污分離,廠區雨污分流不完善,跑冒滴漏現象嚴重,只有大約一半的污水得到了處理。 上市公司排污為何有恃無恐 其實,雙環科技只是近年來我國上市公司頻頻出現環境污染事故的一個縮影。 2010年紫金礦業紫金山銅礦濕法廠發生銅酸水滲漏事故,造成汀江部分水域嚴重污染;2011年哈藥股份深陷“污染門”,哈藥總廠被曝光排放的硫化氫氣體超標千倍,周邊居民忍受臭味十多年;同年底,永安藥業被環保部掛牌督辦,其1.4萬噸酒精法環氧乙烷生產裝置未批先建,污水處理站排水長期超標排放,現場檢查時弄虛作假。 此外,中金嶺南、升華拜克、北礦磁材等公司也接連曝出重大污染問題。 業內人士分析,本應保持高透明度、做企業榜樣的上市公司,之所以屢屢成為環境事故的罪魁禍首,主要有三個原因。 上市公司大多是行業龍頭,對于地方而言已經成為“大而不倒”的企業,環保部門執法缺乏強硬手段起不到震懾作用。 信息披露不到位。長期以來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仍然著重于財務、經營方面,哪怕化工等重污染企業對環保也含糊其辭。正是企業有意識地隱瞞環境信息,導致外部監督難以作為,許多潛在的環境問題爆發。 缺乏有效的追責機制。環境污染有一個累積效應,在缺乏有效追責機制的背景下,上市公司往往存在僥幸心理,不重視落實環保措施,不舍得投入。 湖北德馨律師事務所律師劉陸峰說,企業上市和重大項目立項都須經過環評,但企業一旦上市或項目立項,相關部門對污染環境的上市企業的處罰往往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動靜鬧大了就一罰了之。哪怕因大事故被公開導致股價下跌,損失也是由中小股民埋單。在一些極端惡劣的事件中,“先知先覺”的高管和大鱷們總是在股票下跌前進行減持,成功套現。 應建立長效約束機制 記者采訪了解到,本次事故將給公司帶來重大損失。何衛坦承,停產檢修的投入將超過3000萬元,限產1天的損失大約800萬元,停產后1天的損失約1000萬元。 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由于行業產能過剩,產品價格大幅下滑,雙環科技虧損9198.87萬元,同比下滑241.73%,停牌前股價已跌破凈資產。 有市場人士估計,這次環境事故將對雙環科技股價造成較大影響,復牌后股價大幅下跌的概率較大。在一個股民論壇中,已有網民提出此次事故非經營性損失,雙環科技股價一旦出現大幅下挫,將號召中小股民提起訴訟追償投資損失。 有關專家認為,府河死魚事件再次警示,應給上市企業戴上環保“緊箍咒”。 劉陸峰認為,應把上市企業環境評價信息做專項披露,對重點企業應建立環境影響月報制度。另外,應對環保執法機構設置嚴厲的制約措施,杜絕以罰代刑。 湖北省社會科學院經濟學所副所長葉學平建議,對于化工、鋼鐵、水泥、電解鋁等16類重污染行業上市公司應當發布年度環境報告,定期披露污染物排放情況、環境守法、環境管理等方面的環境信息。發生突發環境事故的上市公司,應當及時發布臨時環境報告,從而有效地督促上市公司切實履行社會責任。 專家還建議相關部門打通投資者提起證券環境責任虛假陳述民事賠償訴訟的渠道。劉陸峰說,除了行政處罰和對污染受害人的賠償,對于上市公司而言,可能還面臨股民索賠。上市公司敢于違規排放,根源還是違法成本太低,應當依法嚴厲打擊不履行環境責任者,嚴重的要追究其刑事責任。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