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7日上午,一名戴口罩的老人在霧霾籠罩下的上海外灘拍照。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數據顯示,當日上海為五級重度污染天氣。
11月7日,據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數據顯示,截至今日7時,PM2.5全市平均濃度為218.1,最高的青浦淀山湖為254.8,最低的盧灣師專附小為199.7。今晚20時,AQI為257,重度污染。 11月6日,不少上海市民已感覺到空氣質量的下降,天氣灰蒙蒙的,能見度降低,部分市民覺得喉嚨發癢,甚至有的炎癥發作,咳嗽不斷。 上海市空氣質量的實時監測數據佐證了這種感覺:11月6日,全市空氣質量指數(AQI)從3時開始緩慢攀升,到了14時后突破100。截至19時,AQI已達127,空氣質量處于輕度污染水平。 據介紹,上海市空氣質量變差,北方輸送而來的空氣顆粒物是“元兇”。數據顯示,11月6日,全市空氣首要污染物為PM2.5,受污染輸送影響,其小時濃度值在10時就已達到102.8微克/立方米,當天PM2.5小時濃度值始終居高不下。截至19時,已經達到184.3微克/立方米。至20時,“上海發布”微博提示,全市PM2.5平均濃度已達200.6微克/立方米,其中虹口涼城達217.9。“受上游污染輸送與本地不利擴散條件的共同影響,次日空氣污染有所上升。” 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在11月6日傍晚發出的空氣質量預報顯示,11月7日上午為中度到重度污染,下午為輕度污染。據悉,這是今年9月1日上海市實行空氣質量預報以來,首次預報將出現中度到重度污染。 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總工程師伏晴艷告訴記者,上海市進入深秋季節,空氣質量相比夏季將出現一定程度下降,輕度及以上空氣污染天氣出現的間隔正在縮短,將越來越頻繁地出現。 對此,上海已做好相關應急預案,將會根據大氣污染變化情況采取相應應急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