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環境】烏魯木齊市大氣污染治理紀實 |
(時間:2013-11-21 10:49:20) |
一年之內減少燃煤消耗約500萬噸; 將近一半的財政收入投入大氣污染治理; 空氣質量優良天數一年內增加1倍; …… 天山腳下的烏魯木齊,這個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在大氣污染防治上邁出了大大的一步。 292個藍天,烏魯木齊憑借啟動環境空氣質量監測以來最多的藍天數,一舉摘掉了全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名末位的帽子。 連年整治效果不佳 作為我國最重要的生態屏障之一,新疆環保工作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府烏魯木齊作為全疆唯一的特大型城市,首當其沖。 作為世界上距離海洋最遠的城市,烏魯木齊地處歐亞大陸腹地、準噶爾盆地南緣,三面環山,每年供暖期長達6個月。 林立的煙囪不斷冒著濃煙,“抬頭不見藍天、進門先擦桌椅”,是昔日這座城市冬季大氣污染的真實寫照。 2010年以前,只要進入供暖季節,烏魯木齊市的空氣質量就劣于三級標準。 大氣污染成為壓在烏魯木齊人心頭上的一塊石頭。 資料顯示,從“九五”時期開始,烏魯木齊市委、市政府就提出治理大氣污染,于1998年實施了“藍天工程”。可以說,歷屆黨委、政府都在想方設法治理大氣污染這個頑疾。 前前后后治理了十余年,投入資金不少,效果卻不佳。 烏魯木齊市環保局局長張新友給出了這樣的分析: 生態環境脆弱,環境承載能力弱,能源結構不合理和污染防治水平不高等因素,成為制約環境空氣質量改善的瓶頸; 城市能源結構單一,80%的供熱來自燃煤,煤炭消耗量大; 工業布局不合理,城市精細化管理能力弱,環境監管能力不強; 機動車保有量快速增長,增加了環境質量改善的難度。 烏魯木齊嚴峻的大氣污染問題,成為影響烏魯木齊乃至新疆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的重要因素,引起了上至中央、下至地方的高度重視。 下一步怎么走?關心烏魯木齊大氣污染治理的人們苦苦思索。 一定要還百姓藍天 中央領導多次對烏魯木齊市大氣污染治理作出重要批示。2010年5月,中央召開新疆工作座談會,下發了《關于推進新疆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的意見》,對烏魯木齊等中心城市大氣污染防治提出明確要求。 自治區黨委、政府將首府大氣污染治理作為“最大的民生問題”全力推進。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春賢和自治區政府主席努爾·白克力多次前往國務院專題匯報烏魯木齊市大氣污染治理工作。 烏魯木齊市成立了由自治區黨委常委、烏昌黨委書記、烏魯木齊市委書記朱海侖任總指揮的大氣污染綜合協調總指揮部,下設辦公室和3個分指揮部,市區聯動,安排144名專職人員,全力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工作。 同時,烏魯木齊市編制了《大氣污染防治建設項目規劃》,計劃總投資達366億元。 君子棄瑕以拔才,壯士斷腕以全質。“不惜真金白銀,采取各種手段,一定要還百姓藍天。”朱海侖提出明確要求。 一年內完成“煤改氣”工程,雖然經過論證,可最終究竟能達到何種效果?沒有人敢打包票。 決策層的勇于擔當,促成了烏魯木齊出臺最嚴格的環保政策,嚴禁新上各類污染項目、中心城區重點污染企業全部搬遷。 這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最終都順利完成,寫進了2012年烏魯木齊大氣污染治理的歷史。 “如果沒有市委、市政府下決心集中力量一年完成中心城區燃煤供熱鍋爐的‘煤改氣’,而是分年實施,治理成效會被發展帶來的新增量抵消掉。”張新友告訴記 292天,這是烏魯木齊2012年最終收獲的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這一數據,創造了這座城市自1995年有空氣質量監測數據以來的最好記錄,烏魯木齊市在全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綜合排名中也首次進入前100名。 高達96.9%的群眾滿意率,是對烏魯木齊大氣污染治理工作最好的褒獎。 近3年投入是過去10年的10倍以上 大氣環境質量改善的背后,是巨額的投入。 3年來,烏魯木齊累計投入用于大氣污染治理的資金達300多億元,其中國家環保補助資金22.48億元,自治區環保補助資金20億元,總投入是過去10年的10倍以上。 2011年,烏魯木齊市大氣污染治理的投入為47億元,而2012年,這個數字變為121億元。 2012年,烏魯木齊市的地方財政收入是317億元,大氣污染治理投入占了近一半。 錢從哪里來? 烏魯木齊的經驗是,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全力推進大氣污染治理工作。 自治區成立了由主席任組長的烏魯木齊市大氣污染治理領導小組,向上積極爭取國家政策和資金支持。 同時,烏魯木齊市利用融資、債券等多種金融手段,千方百計籌措資金,確保大氣污染治理資金需求。 這其中,環境保護部援疆、援烏干部發揮了“穿針引線”作用。據了解,目前國家已下達專項資金計劃31.8億元。 同時,烏魯木齊市爭取到自治區資金支持政策,將排污費地方分成部分5年內全部用于烏魯木齊大氣污染治理及環境監管能力建設。 各項治污措施也在緊鑼密鼓地落實:城市供暖供氣設施實現全覆蓋;54家排污單位完成限期治理;中心城區25家污染企業完成搬遷和轉產;4660家餐飲企業對環境污染進行集中整治;由26個空氣質量監測子站構成的空氣質量監測網絡全面投入運行…… 單獨的行政區域控制已不能滿足大氣污染治理的需求。 “十二五”期間,烏魯木齊市積極爭取納入全國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試點區域,成為區域聯防聯控“三區十群”一員。 面對大氣污染的嚴峻形勢和現實問題,加強隊伍建設也成為當前的重中之重。 2010年,烏魯木齊市一次性增加監察人員120人,近幾年來增加的各類編制多達100多人。 同時,烏魯木齊市增加環境監測執法用房,設立26個空氣監測站,全面提升環境空氣質量評估能力。 這些舉措,使得環境監管能力建設進一步提升,為環境監管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主城區清潔能源供熱比例達100% 榮憲芳是地地道道的烏魯木齊人,在她的印象中,“一到供暖期,城市的天空就像罩著一個黑鍋蓋。” 作為典型的煤煙型污染城市,供熱用能無疑加劇了冬季大氣污染程度。 數據顯示,煤炭在烏魯木齊市一次能源消耗中所占比重達70%以上,人均耗煤居全國城市首位。 同時,冬季工業及供熱耗煤量約占全年耗煤量的2/3以上,僅燃煤供熱所排放的污染物就超出了環境的承載能力。 徹底改變燃煤型供熱結構,成為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的治本之策。 2012年,烏魯木齊下大力氣調整以燃煤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烏魯木齊找準了“煤改氣”突破口,一步到位。 這種改變對改善烏魯木齊冬季空氣質量貢獻了什么? 全市減少燃煤消耗500萬噸,減排二氧化硫排放3.5萬噸、煙塵排放1.7萬噸。 全市天然氣等清潔能源供熱面積占到全市總供熱面積的76%以上,其余為熱電聯產供熱,而這一數字在2011年之前僅為22.24%。 然而,一座近400萬人的大型城市,多年形成的燃煤供熱體制,在缺乏相關技術和改造經驗的情況下,要在短短6個月時間內完成改造,工程之巨、工期之緊、難度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煤改氣”工程具體怎樣操作?又該如何創新思路?烏魯木齊的答案是:規劃為先,科學組織,協同作戰。 為加快“煤改氣”施工前期手續的辦理,烏魯木齊市各相關部門主動對接,靠前服務,建立聯審制度,在合法合規前提下最大程度地縮短了施工前期手續的辦理周期。 為保證天然氣輸配調度安全和供熱平穩安全啟動,烏魯木齊市采取了按計劃分批點火的方式,逐步擴大燃氣供熱范圍。 對于在供暖初期按計劃暫時不啟動的燃氣鍋爐房供熱區域,烏魯木齊采取了一部分并入熱電熱網、一部分臨時沿用原燃煤設施等措施,全力保證居民正常用熱。“煤改氣”,不僅僅是花錢拆掉燃煤鍋爐那么簡單。烏魯木齊能保證天然氣氣源充足嗎?供熱企業成本會增加嗎?增加的成本會轉嫁給市民嗎? 烏魯木齊市制定了《2012年烏魯木齊市“煤改氣”工程天然氣輸配系統方案》,完成燃氣輸配管線、門站、調壓站改造及燃氣鍋爐房配套管網建設。 在氣源方面,烏魯木齊市積極與上游供氣單位溝通,落實燃氣供應總量需求,健全完善燃氣調峰調配運行機制。 “煤改氣”后供熱成本增加了,可居民的取暖費用并沒有漲價。這筆錢,都由政府埋單了。僅此一項,政府每年的投入就高達13億元以上。 今年10月10日,烏魯木齊市正式供暖,主城區范圍內以天然氣為主的清潔能源供熱比例達到100%。 “夜里時常看到星星閃爍,突然覺得這個城市干凈了不少呢。”榮憲芳說。 全力推進重點污染源減排 近3年來,烏魯木齊市先后實施了工業企業節能減排、能源結構調整、環境綜合整治、環境能力建設等重點大氣污染治理項目,以主城區周邊五大公用電廠關停治理、企業自備電廠關停治理、重點工業企業治理搬遷、機動車尾氣治理、揚塵污染防治等工作為重點,加強重點區域污染防治。 烏魯木齊市環保局副局長芮溧紅介紹說,2013年,烏魯木齊市貫徹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自治區黨委政府確定的加強烏魯木齊區域大氣污染防治若干意見,繼續“重拳”出擊,啟動了燃煤電廠的關停治理工作、公用電廠15萬千瓦以下機組全部關停、單機容量5萬千瓦以下的企業自備電廠關停,保留的電廠完善除塵、脫硫、脫硝及無組織揚塵防治措施,并制定了方案,新建、改擴建80座燃氣鍋爐房,替代原熱電聯產區域的供熱。所有燃煤電廠全部實現脫硝,全部執行特別排放限值排放要求。 烏魯木齊市也全力推進重點污染源減排,2013年計劃搬遷中心城區20家污染企業,全市55家污染企業將提前一年全部完成搬遷。此外,烏魯木齊也給部分企業優惠政策,鼓勵企業自主環保減排。 例如“煤改氣”涉及到了全市189家燃煤供熱單位,如何進行補償?他們的做法是,對納入“煤改氣”工程計劃并按期完成改造任務的單位,給予12萬元/蒸噸的鍋爐補貼,對新建大型燃氣鍋爐房給予一定的土建補貼,對改造單位供熱區域內的建筑節能改造、供熱系統改造等項目優先納入政府年度節能改造計劃。 而對“煤改氣”工作嚴重滯后和改造后擅自返燒燃煤的供熱單位,烏魯木齊市則依法加大處罰力度,采取強制措施進行拆并改造。 華源熱力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彭軍告訴記者,為配合全市“煤改氣”大行動,公司將剛剛投資3億元進行污染防治設施建設的燃煤鍋爐作為備用,僅用4個月時間就建設安裝了6組100噸的燃氣鍋爐。 “如果沒有政府職能部門的上下協調和支持幫助,我們很難這么快就保質保量的完成任務。”彭軍說,雖然整體算下來,對比燒煤來說,企業成本支出還是增加了,但能倒逼企業強化成本控制,進行節能改造,進一步提高了效率。 “我們做出了一定的犧牲,但在污染減排方面我們已經走在前面了”。彭軍驕傲地說。 作為中國最大的燃氣供熱企業,目前華源熱力股份有限公司燃氣鍋爐的運行效率達到98.59%,氮氧化物排放遠低于國家標準,提前達到歐盟2016年的排放標準。 未來環保力度將更大 空氣質量排名顯示,截至今年前9月,烏魯木齊市空氣質量提升至西北五省(區)省會城市中第二位,在全國74個城市中排46名。 烏魯木齊的大氣治理讓市民看到了更多的藍天白云。但很顯然,這不是終點。 如何保證這來之不易的“果實”?“再接再厲,乘勢而上”,這8個字是烏魯木齊環保人的答案。 張新友介紹說,烏魯木齊大氣污染治理將繼續加大投入,強化區域聯防聯控,加快對“電廠、工業、尾氣、供熱、揚塵”五大污染源的治理,投資137億元,落實46項重點大氣污染治理項目。 從今年11月1日起,烏魯木齊市采取“黃標車”限行措施,并計劃在兩年內全部淘汰現有“黃標車”;國四標準的油品也在今冬正式登陸烏魯木齊;繼續實施“煤改氣”,再降原煤消耗量,電廠實現減半發電量,其余為外網補給。 據測算,烏魯木齊市2013年全年可實現減少原煤消耗700萬噸,將形成減排二氧化硫3.7萬噸、煙(粉)塵1萬噸、氮氧化物2萬噸的能力。 張新友也坦言,盡管烏魯木齊市的大氣污染治理總體上進展順利,但面臨的形勢仍十分嚴峻。如按照新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目前烏魯木齊市總體達標天數比例僅為55.9%,各類工業廢氣、揮發性有機物、揚塵污染防治等治理工作仍需不斷深入,節能減排壓力巨大,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機制還需有效落實。 眼下更緊迫的是,隨著“煤改氣”工程建設的不斷深化,烏魯木齊對天然氣的需求猛增。但受國家天然氣調配計劃制約,目前全市天然氣供應量缺口仍然很大,進而影響了烏魯木齊市大氣污染治理各項措施的落實。 同時,污染治理措施的實施還缺乏更積極的政策支持,環保工作需不斷加大資金投入。 大氣環境污染治理是一項系統、長期、艱巨的工程。但面對未來,烏魯木齊環保人信心十足。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