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環境】廢品回收行業監管遇困局 |
(時間:2013-12-20 11:42:33) |
“我感覺自己就像是坐在火山口上。”說起目前廢品回收行業的安全生產監管,深圳市龍崗區經濟促進局相關部門的負責人顯得很無奈。 原來,自今年商事登記改革啟動之后,龍崗轄區內拿到廢品回收營業執照的場點激增,安全生產監管任務也日益加重,但現在的監管卻出現了主管部門無執法權、整個行業安全生產監管乏力、甚至無人監管的尷尬。 今年以來,龍崗區委書記楊洪多次強調全區上下要牢守“四條底線”,即城區安全、治安維穩、查處違建和廉潔從政,其中城區安全、治安維穩更是被反復強調。事實上在龍崗的歷史上,廢品回收行業曾發生過重大安全生產事故,因此在商事登記改革之后,如何破解龍崗廢品回收行業的監管之困已經變得刻不容緩。 現狀 主管部門自感“像是坐在火山口” 據從業人士介紹,1996年前,龍崗區的廢品回收行業處于“江湖”時代,當時有大大小小的廢品回收站點六七百家,為了爭搶“地盤”,競爭對手之間經常發生打架斗毆,行業秩序混亂。 1996年,龍崗區出于社會綜合治理考慮,整合供銷社、物資公司兩個系統的部分資源、人員,成立了龍崗再生資源有限公司,進行特許經營。自此之后,工商部門就沒有再發放過廢品回收行業牌照,廢品回收場點只有通過加盟龍崗再生資源有限公司的方式,才能成為“有牌照”的正規經營點,而沒有加盟的廢品回收網點,就成為了無牌無證的地下回收站,成為政府“清無”的對象。 “等過了這個月底,我就可以關機睡覺了。”日前龍崗再生資源有限公司總經理潘志強告訴記者說,以前特許經營時,一旦加盟網點出了安全事故,公司要承擔主體責任,他在做總經理的一年多時間內,晚上睡覺從來不敢關手機,不過在商事登記改革之后,大部分原來加盟的網點都自己去工商部門申請了營業執照,“等年底合同一到期,估計加盟網點都會申請營業執照,不再掛靠我們了,那時我也就不用再擔心它們出安全事故了。” 而現在整天提心吊膽的角色換成了龍崗區經濟促進局的服務業發展科。“商事登記改革之后,廢品回收站在不辦消防、環保等證件的情況下就可以從工商部門拿到牌照了,因此有營業執照的廢品收購站猛增,我們是業務主管部門,現在也要承擔安全生產監管的責任,面對這些數量激增、擁有營業執照的廢品收購站,讓我感覺像是坐在火山口一樣。”該科負責人表示。 這位負責人表示,商事登記改革之后,廢品回收站的安全生產風險在加大。比如說以前規定公園、學校、河道、醫院等旁邊不準開設廢品回收站,不發放牌照,如今在這些地段開設廢品回收站也一樣能拿到營業執照,這不但加大了監管難度,也蘊藏了安全生產風險。 這位負責人表示,不但以前無牌無證的廢品回收站現在可以拿到營業執照了,而且一些廢品回收站聽從“高人”建議之后,干脆申請塑膠生產、五金加工之類的營業執照,卻干著廢品回收的業務,“這種‘掛羊頭賣狗肉’的做法規避監管,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安全生產的風險。” 困局 無執法權的主管部門干著急有執法權的部門各有“說法” 業內有人士表示,商事登記改革設計的初衷,在于改變以許可審批代替監管的“重許可輕監管”慣性思維,變前段、靜態、被動監管為全程、動態、主動監管。不過在龍崗的廢品回收行業,在廢品回收站拿到營業執照之后,整個行業卻呈現出監管乏力、甚至無人監管的尷尬。 以布吉一個小區為例,有人將這個小區一樓架空層變成了廢品回收站,為此市民對此進行投訴,結果物管公司表示“管不了”,街道辦相對應的主管部門也一籌莫展。無奈之下,小區居民投訴到了龍崗區政府,區政府將投訴轉到了廢品回收行業的主管部門——龍崗區經濟促進局,“就是這么一個小事情,都要弄到區政府來,這說明在監管方面存在著問題。”有關業內人士表示。 那倒底存在著什么問題呢?“雖然我們是主管部門,但我們沒有執法權,也不懂這方面的技能和業務,因此要我們去監管是有心無力。”龍崗區經濟促進局服務業發展科負責人表示。 這位負責人表示,因為沒有執法權,有時需要執法時,需要負責召集消防、城管、環保等部門一起執法,但有些部門會表示“正忙”或“抽不出時間”,“廢品回收站大部分都不是固定建筑,以臨時建筑居多,因此消防部門有時會表示說臨時建筑一般不列入重點監管,屬于可查可不查的范圍。而環保部門經常會說,這些廢品回收站也沒有什么很大的異味、也沒什么噪音等……于是最后監管也就不了了之。” “雖然按‘誰主管,誰負責’原則,我們有監管的責任,不是我們不想負責,我們沒有執法權,我們科也只有6個人,而且也不知道怎么入手去做。”說起廢品回收站的安全監管,這位負責人就表現得很無奈,“這些廢品回收站如果沒事,大家都相安無事,一出了事就不知道怎么辦了。” 探因 部門博弈導致監管分工混亂 龍崗區從事資源回收行業的一位資深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廢品回收行業出現目前這些情況,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商事登記改革之后,一下子放開后所需要的監管已經超過了監管部門的能力,如果在推商事登記改革之前對事后發生的情況有所預判的話,可以考慮設置一個過渡期,這樣可以減輕監管部門在改革之后驟然增加的壓力。” 這位人士還表示,商事登記改革之后監管部門分工也顯得有些混亂,各部門之間缺乏配合,例如工商部門只管發放執照,后續情況不能及時有效地反饋給其他相關監管部門,這無疑也會加大監管難度。 記者從龍崗區經濟促進局服務業發展科了解到,作為主管部門,該科剛開始竟然不能從工商部門拿到已領營業執照的廢品收購站名單,理由是這些數據只能給環保、消防等相關“發證”的部門,后來經協調之后這一問題才算解決。 “而且由經濟促進局來主管廢品回收站的安全生產是否合理也值得商榷。”龍崗區經濟促進局有關人士認為,目前在深圳市層面,廢品回收業務主管部門是深圳市經濟貿易和信息化委員會下屬的電力資源處,但不負責廢品回收行業的安全生產,負責全市安全生產的部門則是深圳市經濟貿易和信息化委員會下屬的安監處,但是到了龍崗情況就不同了,業務主管和安全生產都歸到了經濟促進局下面的服務業發展科。 “這是部門博弈的結果。”龍崗區有關業內人士評價說,安全生產責任重大,各個部門都是能推就推,“誰會主動把安全生產監管的責任主動往自己身上攬?” 那么該如何破解這一困局?龍崗區的有關人士建議,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進一步明確各部門的責任,合理分工有效落實監管,同時也要積極推進廢品回收行業網點的規劃布局,健全監管措施,才能讓該行業走上健康發展之路。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