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環境】珠三角28%土壤重金屬超標 |
(時間:2014-1-6 11:24:48) |
綠盤點回望2013 湖南的鎘大米、廣西賀江礦山開采造成的對珠江上游的鉈、鎘水污染……我們是不是真要通過自己的身體,試驗一遍“化學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個元素!專家表示,重金屬攝入過多會引起一系列疾病。中山的土壤是否重金屬超標?中山的飲用水是否會受到上游重金屬的污染?中山的重金屬企業整治情況如何?帶著這些疑問,我們追問2013年與重金屬有關的中山現狀:省農業廳在中山布置采樣點2002個,覆蓋全市24個鎮區,歷經一年多時間,所有采樣工作已于去年12月全部完成,所有采集樣本上交至省相關部門檢測;所有水質監測的相關檢測工作,是由中山公用(11.03, -0.17, -1.52%)水務水質監測中心30名員工完成,在有突發狀況的時候,重金屬等都屬于水質的日常監測項目;中山市環境保護局關于《中山市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第十二個五年規劃》中期評估報告則顯示,將完成121家重金屬企業臺帳的建立;積極推進重金屬污染修復試點,啟動重金屬污染場地現狀調查。 鎘大米 抽樣24鎮區2002個采樣點 去年2月,北京律師提交信息公開申請,要求公開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數據,環保部以土壤污染數據是國家秘密為由,拒絕了此次申請。3個月后,廣州市食品藥品監管局抽檢結果顯示,在對18個批次的大米及米制品抽檢后,監管部門發現有8個批次被發現鎘含量超標,比例高達44 .4%。土壤重金屬污染可對人體健康造成不可逆的危害,去年的“鎘大米”事件,再度引起社會對土壤重金屬污染的高度關注。 珠三角28%土壤重金屬超標 去年7月10日,廣東省農業廳、國土廳向全國人大代表匯報土壤污染情況時首次披露,珠三角地區28%的土壤重金屬超標,廣東由此成為全國首個披露省內局地土壤污染數據的省份。作為廣東核心經濟區域和重要的農業區域,珠三角地區包括廣州、深圳兩個副省級市,以及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肇慶市、江門市、中山市和東莞市等7個地級市,總面積約2.4萬平方公里,約占全省總面積的14%。 省農業廳披露,珠三角地區28%土壤重金屬超標,汞超標最高,佛山南海、江門新會、廣州白云比較重,大概超標50%。番禺、增城、從化沒有超標的比較多,九成符合要求。廣東省國土廳匯報時透露,國土部與省政府歷時6年的《廣東省珠江三角洲經濟區農業地址與生態地球化學調查項目》顯示,珠三角三級和劣三級土壤占到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總面積的22 .8%,重金屬元素異常主要分布于廣州-佛山及其周邊經濟較為發達地區。 中山土壤重金屬普查已完成采樣 作為珠三角地區七個地級市之一,中山的土壤重金屬污染狀況如何?市農業部門相關負責人在此前的采訪中表示,早在2007年前后,中山市農業部門就在全省率先進行了耕地重金屬監測,以及土壤修復措施和技術的研究,啟動了“蔬菜基地重金屬評價與修復”課題研究。“但監測的數據很多,需要的資金量很大,但是沒能立項,只進行了一年。”市農業部門相關負責人接受媒體采訪時曾介紹。 根據農業部、財政部《農產品(8.05, -0.22, -2.66%)產地土壤重金屬污染防治措施方案》,2012年起,全國各地開始陸續開展農產品產地土壤重金屬污染防治普查工作。昨日,南都記者從市農業部門了解到,廣東省農業廳統一部署的該項普查工作,也已經于2012年10月正式在中山開展起來。市農業推廣中心梁主任昨日介紹,農產品產地土壤重金屬污染防治普查工作,主要是為了解各地土壤重金屬污染狀況以及農產品質量。市農業部門將耕地面積、農產品種植情況等具體資料上交省農業廳,由省農業部門統一布點,市農業部門配合采樣工作。省農業廳最終確定在中山布置采樣點2002個,覆蓋全市24個鎮區。梁主任透露,省農業廳確定最終布點后,市農業科技推廣中心土肥站負責采樣工作,歷經一年多的時間,所有采樣工作已于去年12月全部完成,所有采集樣本上交至省相關部門檢測。檢測結果何時才有結果?梁主任表示,該項普查工作是全國性的,具體檢測結果出爐的時間、公布的時間,以及將以何種方式公布都將由上級農業部門最終決定,市級農業部門并不了解,也無決定權。 鉈污染 監測30人監控中山水安全 去年7月6日,廣西通報賀江上游發生鉈、鎘污染事件。7月9日,中山市開始每天對中山境內西江最上游的兩個水廠取水口水質進行監測,這兩個水廠分別是古鎮水廠和東鳳水廠。中山公用水務水質監測中心孫東衛介紹,在有突發狀況的時候,重金屬、PH值、氮氨等都屬于水質的日常監測項目。 對中山城鄉100多個管網點常規檢測 去年賀江水污染事件發生后,市公用水務水質監測中心加大監測密度的同時,尤其加強了對鉈、鎘兩項重金屬的監測。2013年7月14日、15日兩天,工作人員在古鎮水廠、東鳳水廠取水點監測到的鉈、鎘兩項重金屬濃度,不僅低于國家限值,甚至均低于設備的檢測下限,水質完全正常,以往的檢測數據也相仿。 最近幾年,全國各地水污染事件時有發生,全國范圍內最遲于2012年7月1日強制性實施《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以下“新標準”)。中山供水公司在2009年全部完成GB5749-2006的檢測項目,相繼通過了廣東省計量監督局的資質認定和國家實驗室認可,建立起了新的飲用水水質檢測體系。2010年,水質監測中心對中山城區三家主力水廠一年兩次檢測106項,2011年擴展到鄉鎮12家水廠一年一次106項的檢測,2012年對城鄉14家水廠進行一年兩次106項的檢測。除了檢測106項以外,水質監測中心對中山城鄉100多個管網點進行常規檢測,14家水廠出廠水和涉水材料定期和不定期抽檢,還對15家水司進行衛生考評定量打分。 每半年要進行一次106項檢測 所有水質監測的相關檢測工作,是由中山公用水務水質監測中心30名員工完成,趙丹清是其中的一名。早上8點半,趙丹清已經到達中山市供水公司水質監測中心。他進入檢測中心,開始準備取樣需要的樣品瓶。日常檢測的時候,他需要檢測管網點5個,直飲水點7個,每個點需要帶3個樣品瓶,也就是26個采樣瓶。把采樣瓶準備好,放上車。差不多快9點,趙丹清和司機一起出發。當天的管網水點是公安新村、第一城、蓮塘路、長洲、東明花園;直飲水點是興中廣場東、興中廣場西、博愛醫院、孫文公園、全民健身廣場兩個點、市政府。趙丹清每到一個點會現場測肉眼可見物、臭和度等簡單的項目,還要取三個樣。走完這12個點,差不多11點半了。回到檢測中心,放好樣品,下午還要測PH值、耗氧量、菌落總數等指標的檢查,每天檢測的指標一共有17個。 在中心城區,中山市供水公司的管網監測點有25個,每天會檢測5個。除了每天和同事輪流做這樣的檢測工作外,每月他們還將對21個點,包括出廠水、水源水、管網水、直飲水等,進行達42項的水質檢測,將出動6個人,3臺車。水源水和出廠水沒有在監測中心每日監測,是因為在水廠安裝了各類在線水質監測儀表對水源水、過程水和出廠水進行實時在線監控,相關數據會傳送至控制室,作為實時調整凈水劑和消毒劑投加量的依據,同時,設在水廠的化驗室或化驗中心會對出廠水、末梢水、水源水進行日常檢測。每半年要進行一次106項檢測,每個點需要檢測中心30人全員出動,有時還需支援。 鉛超標 整治將積極推進重金屬污染修復試點 市環保局有關人士介紹,中山市的重金屬企業主要集中在電鍍行業方面。市環保局在其官方網站公布了重金屬污染防控重點企業的名單,約有40家,主要集中在三角、東升、小欖和阜沙鎮,所屬行業多是金屬表面處理。中山市環境保護局關于《中山市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第十二個五年規劃》中期評估報告顯示,將完成121家重金屬企業臺賬的建立;積極推進重金屬污染修復試點,啟動重金屬污染場地現狀調查。 目前僅剩一家鉛蓄電池企業 2011年,我國先后發生多起血鉛超標事件,其中,廣東省河源市河源三威電池有限公司周邊居民發生了血鉛超標事件,鉛蓄電池企業的污染問題已經引起有關部門高度重視。當時,全省開展鉛蓄電池出產企業清理整頓工作,對160多家鉛蓄電池企業進行地毯式排查,防護距離不足300米的企業一律停產整治。中山也開展排查,發現多家鉛蓄電池企業基本沒達到衛生防護距離,要求企業停產整治。 根據中山市環境保護局關于《中山市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第十二個五年規劃》中期評估報告,“十二五”以來,中山對轄區內所有鉛蓄電池企業開展了重金屬污染專項整治行動。淘汰取締了10家不能滿足法定要求的鉛蓄電池企業,減少鉛蓄電池產能約150萬千伏時/年。近日,南都記者從中山市環保局獲悉,目前,中山僅剩下1家鉛蓄電池企業。 將引導重金屬企業入園入區 去年8月份,省環保廳副廳長陳光榮率隊到小欖鎮開展龍山電鍍工業園建設情況調研。陳光榮副廳長對小欖鎮工業污染集中治理工作肯定的同時指出:中山市重金屬污染較嚴重,強調電鍍企業排放污水必須達到電鍍行業環保新標準。中山市環保局有關人士介紹,除了促使企業轉型升級、淘汰落后工藝外,中山市對于重金屬企業的監管主要采用入園入區的監管方式,通過引導企業聚集,便于集中處理廢棄物,而且便于監管。 據悉,目前中山市的重金屬企業聚集區主要有兩個,一個是三角高平工業區、一個是小欖龍山工業園。“十二五”期間,中山市推進三角鎮高平電鍍基地和小欖鎮龍山電鍍基地的廢水治理和提標升級。目前三角鎮高平電鍍基地的廢水深度治理工程已完成技術路線的專家論證,即將進入招投標階段,預計2014年完工;小欖鎮龍山電鍍基地的廢水深度治理工程已于2012年9月動工建設,預計2013年第四季度完成。而中山市環境保護局關于《中山市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第十二個五年規劃》中期評估報告,將完成121家重金屬企業臺賬的建立;積極推進重金屬污染修復試點,啟動重金屬污染場地現狀調查。 [時間軸] 2013年2月 環保部曾以土壤污染數據是國家秘密為由,拒絕了北京律師董正偉要求公開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數據的信息公開申請。 2013年5月 廣州市食品藥品監管局抽檢結果顯示,在對18個批次的大米及米制品抽檢后,監管部門發現有8個批次被發現鎘含量超標,比例高達44.4%。 2013年6月 國土資源部正著手繪制土壤重金屬污染分布圖,通過抽樣調查建立一個涵蓋81個化學指標(含78種元素)的地球化學基準網。該調查將以1∶20萬圖幅為基準單元,每一個網格布設采樣點位,每個點位采集深層、表層土壤樣品各一份。 2013年7月10日 廣東省人大常委會組織全省選出的全國人大代表,就土壤污染治理展開了專題調研。數據顯示,珠三角地區近三成的土壤屬于三類、劣三類,已不適宜種植農作物。 2013年8月 環保部通報上半年全國環境質量狀況。在檢測中發現有12個國控地表水監測斷面(點位)共出現了22次重金屬超標現象,主要分布在天津、山西等省份。其中,汞超標頻次最多,占總超標次數的五成。 2013年9月24日 廣東省政協十一屆第三次常委會議在廣州召開,圍繞“農村環境污染治理”議題進行專題議政。會議透露,土壤污染導致珠三角多地蔬菜重金屬超標率達10%~20%,廣東農藥化肥用量均超發達國家警戒值數倍。 2013年12月30日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土資源部副部長、國務院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王世元在發布會上表示,為解決土地污染問題,國家每年將拿出幾百個億,啟動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地下水嚴重超采綜合治理的試點。 綠百科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2013年,與重金屬有關的新聞層出不窮。湖南爆出“鎘大米”事件后,引發市民對于自己食用的大米安全問題的關注;廣西賀江礦山開采、云南鉻渣污染,導致珠江上游重金屬污染,引發市民對飲用水安全的擔憂。無獨有偶,環保部以國家秘密為由,拒絕有關律師要求公開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數據的信息公開申請,則引發全社會對于我們腳下的土壤安全話題的熱議。 原本課本中的化學元素周期表,隨著各種重金屬元素在新聞中的出現,成為人們熟悉的生活化學課。傷不起的生活化學課,帶給全社會的不僅是對中國環境污染的擔憂,更成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