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環境】長沙市將24小時監控霧霾 |
(時間:2014-9-29 9:35:34) |
政協長沙市第十一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9月25日召開。會議通過了《關于“加強大氣污染治理,建設秀美幸福長沙”的調研報告(草案)》(以下簡稱“調研草案”)等。調研草案指出,作為大氣污染較重的城市,長沙“霾”污染治理仍然乏力。 2013年,長沙市空氣質量在國家環保部考核的74個重點城市中排名53位,全面空氣質量達標天數197天,優良率54%,低于全國平均水平5.5個百分點。 長沙市從2013年1月才開始以環境空氣質量新標準開展PM2.5監測,目前還沒有專門進行“長沙城市環境空氣PM2.5源解析”,也沒有指定“霾”污染專項治理政策措施。在污染源方面,長沙燃煤在能源消耗中所占比重仍然較大;涉污企業排放強度雖然在下降,但全市污染物排放總量卻下降緩慢。 “長期超承載力排放,長沙‘霾’污染已呈現明顯的‘區域性’特征:當主城區發生重度和重度以上‘霾’污染時,近遠郊如望城區光明村、開福區撈刀河鎮、長沙縣暮云鎮等均同步出現污染,只是程度略輕。”調研草案提到。 調研草案還指出,長沙大氣“復合型”問題突出。目前火電、建材、合成材料、制藥、卷煙、家具、機械制造等工業生產排放的顆粒物和氣態污染物經二次反應形成的氣溶膠顆粒,是長沙大氣污染的重要原因。此外,機動車排氣污染加劇也是一大罪魁禍首。長沙機動車保有量為170萬輛(其中3.9萬輛黃標車),治理速度趕不上新增速度。建筑、家裝、工裝等產生的揚塵也是長沙空氣中PM10、PM2.5的主要來源。 揮發性有機物同樣在大肆“玷污”空氣。近1500家中小型家具企業,粉塵和油漆廢氣未采取任何措施無組織低空排放,加重局部空氣污染。如雨花區黎圫鄉區域環境空氣中PM2.5一次濃度是城區的1.5倍。長沙9000余家規模以上餐飲、酒店,超過50%的中小餐飲油煙廢氣未采取任何凈化措施低空排放。 調研草案還對大氣監管作出了評價,指出監管人員較少、環保機構缺失、檢測能力和技術有待提高等問題。據悉,長沙環境在線監控系統仍未普及,實時監控率低,僅能對36家企業進行監控。 對此,調研草案給出了多個對策建議:強化污染防控監察,加強監點對口管控,實行3個24小時監控——交管部門對機動車超標排放進入中心城區車輛實行24小時對口管控,環保、城管等部門對工業重點污染企業和揚塵實行24小時對口管控,城管、質監、工商等部門對餐廚油煙實行24小時對口管控。
|
|
|
|
推薦圖片 |
 | 【環保】中俄環保分委會第九次會議在俄羅斯 |
9月10日-12日,中國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出席中俄總理定期會晤委員會環境保護合作分委會第九次會議。 國際
會前,分委會中方主席、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會見了俄方主席、自然資源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