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環境】四川省環保廳:全省PM2.5濃度升高86% |
(時間:2015-5-21 11:17:38) |
做客《民生直通車》,省環保廳相關負責人直言 每到小春、大春收割季,燒秸稈就成了我們“會呼吸的痛”,目前已近小春尾聲,我省秸稈禁燒戰況如何,對空氣影響有多大?在四川在線·四川日報5月20日聯合推出的《民生直通車》“治理霧霾 禁燒秸稈”在線訪談中,省環保廳農村環境保護處副處長吳畏、省環境監測總站副站長羅彬直言:盡管成都平原禁燒成效明顯,但川南地區秸稈焚燒產生“狼煙”,明顯拉高了全省顆粒物平均濃度。 1 “狼煙”為何又起:川南燒6天秸稈 全省PM2.5濃度升高86% 4月25日以來,小春秸稈焚燒使四川盆地局部地區出現明顯顆粒物污染。“狼煙”主要出在哪呢? 羅彬回應說,這次川西地區燒秸稈影響比以往減弱,川南地區影響比較突出,川東北也不樂觀。 燒秸稈會造成明顯的顆粒物污染,尤其是PM2.5和PM10。羅彬說,4月25-30日川南地區集中燒秸稈的6天,全省PM2.5平均濃度升高了86%,PM10平均濃度也上升了68%。其中,4月自貢焚燒強度較大,出現了重度污染,5月以來內江焚燒強度最大。“據我們測算,川南地區僅這6天燒秸稈的影響,就對全省全年PM10平均濃度‘貢獻’了0.6-0.8微克每立方米。”羅彬說。 川南地區“狼煙”為何止不住?吳畏分析認為,與成都平原區域5城市全域禁燒的要求不同,川南和川東北是重點區域禁燒,禁燒要求尚未全覆蓋,而且川南地區的秸稈禁燒聯防聯控機制還不完善,包括管控機制、補貼措施不到位,大量秸稈還沒有找到新出路。其次,4月底,川南地區處于低氣壓較悶熱的不利氣象條件中,使燒秸稈產生的污染物難以擴散,對空氣的影響更突出。 2 驅“狼煙”方法PK:難學“觀氣象燒秸稈”探索秸稈利用新路 主持人提問:“據說美國是根據氣象條件,在適宜的時候讓農民集中燒秸稈,這在四川是否可行?” 對此,羅彬分析四川與美國有條件差異:“美國的氣象預測精度很準,決策失誤少;美國的農業機械化程度高,搬運秸稈靠機器。不像我們主要靠人工搬運,我們的大春小春還有搶種搶收要求,等不起。” 由于以上條件限制,羅彬認為,四川解決秸稈焚燒問題的關鍵,還是要不斷拓寬綜合利用途徑。 吳畏對此頗為贊同,她認為眉山的經驗值得借鑒,眉山今年探索把秸稈作為有機肥,并首次對秸稈利用企業給予運輸補貼、租地補貼、電費補貼等,為秸稈找到了出路,火點和黑斑明顯減少。羅彬也以監測數據佐證眉山的禁燒成效:“去年小春有幾天,眉山PM2.5濃度曾接近爆表,今年小春期間,眉山還沒出現中度及以上污染。” 禁燒秸稈,需要大量資金支撐,據報道,眉山各級財政共投入3000多萬元禁燒秸稈,這個辦法是否可持續?對此,吳畏表示,秸稈禁燒初期政府必須加大投入,政府的禁燒宣傳車運行及其他禁燒工作經費,都要保障。“但隨著秸稈禁燒逐漸深入人心,農民養成了不燒秸稈的習慣,禁燒工作經費的消耗會逐漸減少,可以把資金集中用于秸稈利用補貼。”
|
|
|
|
推薦圖片 |
 | 【環保】大氣污染防治是中美環保合作的重要 | 10月8日,環保部副部長翟青在北京會見美國康寧公司全球執行副總裁孟安睿。翟青指出,大氣污染防治是中美環保合作的重要領域,中國愿與美國就污染防治領域展開交流與合作,推動中美環保事業發展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