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固廢】我國城市垃圾處理面臨六大問題 |
(時間:2013-7-25 10:38:10) |
隨著城市規模不斷擴大、人口增多,國內許多城市正在遭遇“垃圾圍城”之痛,垃圾處理設施運行超負荷、處理能力不足已現端倪。 據住建部近日公布的一項調查數據表明,目前全國有1/3 以上的城市被垃圾包圍。全國城市垃圾堆存累計侵占土地75 萬畝。 阻攔垃圾“圍城”之勢,我國垃圾處理行業還有哪些問題有待攻克?垃圾焚燒產業如何避免屢遭喊停的尷尬?焚燒技術孰優孰劣?垃圾處理未來走向何方,是市場化還是去市場化?固廢刊將從本期開始,圍繞上述問題進行探討,從認識、技術、產業發展等多層面問診垃圾處理。 “‘ 十二五’進程過半,目前我國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各項工作均在積極推進,同時也面臨諸多問題。”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副院長、城市建設研究院董事長徐文龍日前在接受中國環境報記者采訪時,梳理整合出目前我國垃圾處理行業現狀及六大問題。 ① 存量巨大難處理 堆存量已達70 億噸,占地約80 多萬畝 統計資料顯示,目前全國城市生活垃圾累積堆存量已達70億噸,占地約80多萬畝,近年來平均年增長速度在4.8%。全國600 多座城市,除縣城外,已有2/3 的大中城市陷入垃圾圍城的困境,且有1/4 的城市已沒有合適場所堆放垃圾。 《“十二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提出,對由于歷史原因形成的非正規生活垃圾堆放點和不達標生活垃圾處理設施進行存量治理,使其達到標準規范要求!笆濉逼陂g,預計實施存量治理項目1882 個。其中,不達標生活垃圾處理設施改造項目503 個,衛生填埋場封場項目802 個,非正規生活垃圾堆放點治理項目577個。 面對龐大的垃圾存量數量,2012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會同國家發改委、環保部出臺了《關于開展存量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開展非正規生活垃圾堆放點和不達標生活垃圾處理設施普查工作,逐步建立臺賬,促進規劃實施。 ② 處理設施量不足 約有一半的垃圾處理設施還將建設,但垃圾處理項目選址難、環評難,一個衛生填埋項目需要3~4年,一個焚燒項目需要3~5年甚至更久 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統計數據,截至2011 年底,全國設市城市和縣城生活垃圾年清運量2.31 億噸,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廠數為1360 座,其中填埋場1195座,焚燒廠130座,無害化處理能力為51.3噸/日,合計約1.87億噸/年。但是,由于舊填埋場逐漸達到飽和狀態、新填埋場選址困難、不符合環保要求的垃圾填埋場被迫關閉,現有垃圾處理設施遠不能滿足我國對垃圾處理的需求。 總體上看,初步估計我國的垃圾處理設施總數將穩定在2500 座左右。徐文龍認為:“目前我國的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尚且不足,約有一半的垃圾處理設施還將建設。從時間上看,原則上需要在‘ 十二五’期間,所有設施應該基本建成。但是考慮到一些垃圾處理項目選址難、環評難,一個衛生填埋項目需要3~4年,一個焚燒項目需要3~5 年甚至更久。所以,到‘十二五’末可能會有一部分設施未能完全建成投產。但可以預期,到‘ 十三五’末即2020 年,我國可總體上完成垃圾處理基礎設施的基本建設! “十二五”期間,我國的目標是縣縣有垃圾處理設施。截至2011 年,我國大陸有約657 個設市城市以及1627個縣。一般每個城市或縣城都需要有一座衛生填埋場,作為垃圾無害化處理的基礎,部分城市或縣城需要在此基礎上新建不同規模的垃圾焚燒廠約400~500 座,以實現垃圾減量,延長填埋場使用年限!坝幸恍┨卮笮统鞘校砍^5000 噸/日甚至10000 噸/日,就需要建設更多的垃圾處理設施!毙煳凝堈f。 ③ 建設緩慢投入少 矛盾集中在資金投入不足與需求提高、市場化快速發展與監管能力薄弱等方面 影響垃圾處理設施建設緩慢的原因之一在于缺少資金。“ 生活垃圾處理的主要問題集中在資金投入不足與需求提高的矛盾,市場化快速發展與監管能力薄弱的矛盾以及高標準與低支付能力的矛盾,”徐文龍表示,“還需要進一步的加強資金投入,加快設施建設,加大管理能力建設! 作為民生行業及公益行業,垃圾處理設施的建設及運營不能僅依靠市場行為,更多的需要政府的導向及投入。我國從1998 年開始,投入國債資金支持地方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極大的推動了我國衛生填埋場的建設。原建設部2002 年印發了《關于加快市政公用行業市場化進程的意見》,其中規定若為滿足社會公眾利益需要,企業的服務定價低于成本時,政府財政部門應給予相應的補貼。此舉吸引了大量的投資企業采用BOT 模式投資建廠,極大的推動了我國垃圾焚燒發電廠的建設。 ④ 二次污染難杜絕 部分填埋場仍存在一些污水和臭氣的污染 有些人認為:“垃圾填埋場本身也是個巨大的污染源”,以填埋作為處理垃圾的主要方法在中國存在著較大的環境污染隱患。垃圾填埋場帶來的二次污染是指垃圾填埋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二次污染物,主要是指垃圾滲濾液及填埋氣。城市垃圾的二次污染主要是指在垃圾收集、運輸、處理處置的過程中,由于管理不善、硬件不足等原因導致再度產生臭氣、粉塵、污水以及白色污染等形成對大氣、水體和土壤的污染。 隨著技術水平的提高,垃圾填埋所帶來的二次污染得到了逐步的控制。徐文龍說:“現在的滲濾液處理主要是采用場底防滲、導排收集再處理的方式。從滲濾液處理技術角度,從80 年代的生化處理到90 年代的物化+生化處理,到目前發展為生物處理+深度處理以及膜生物反應器的應用,能夠保證滲濾液處理達標排放! 垃圾填埋場產生的填埋氣從另一個角度講是很好的清潔能源!澳壳拔覈幏兜男l生填埋場均已建立了填埋氣收集及凈化系統,能夠保證達標排放;部分填埋場將填埋氣進行發電或提純用做清潔燃料,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徐文龍說,“ 當然,通過調研我們也發現部分填埋場由于運營經費不足和管理及監管不到位,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污水和臭氣的污染! ⑤ 眾意識需調動 目前公眾參與形式單一,以末端參與為主,沒有實現全過程環境信息公開制度 自2009 年起,廣州市番禺等居民強烈反對垃圾焚燒發電廠建設一事已成為具有標志性意義的公共決策事件,甚至被看成是政府決策與民意之間的一場博弈。 隨著公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環境意識的不斷加強,公眾對于生活垃圾處理的信息公開要求也不斷提高! 然而,由于信息公開及宣傳工作的缺失,目前公眾對于生活垃圾處理行業的認識還十分有限,也存在一些誤區,導致垃圾處理設施選址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毙煳凝堈f。 目前公眾參與形式單一,以末端參與為主,沒有實現全過程環境信息公開制度,造成了信息的不平等! 要改善這個局面,需要進一步加強信息透明,提供公眾參與度,其中政府和媒體的正確的輿論導向對于行業的發展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毙煳凝埍硎尽 ⑥ 管體系待完善 在垃圾收運處的管理鏈條中,需要各部門相互配合,形成合力 垃圾處理設施的監管,是我國“十二五”期間垃圾處理領域的重點工作內容!丁笆濉比珖擎偵罾鵁o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中提出到2015 年,要在現有的監管設施及監管條件的基礎上,建立完善的城鎮生活垃圾處理監管體系。充分利用現有的數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統、市政公用設施監管系統和環境監管系統,完善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運營和排放監管體系,實現對垃圾處理設施的實時在線監管,此舉將顯著提高我國在垃圾處理設施方面的監管能力,做到有效監管。 2012 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開展了全國垃圾焚燒廠和填埋場無害化等級評價工作,旨在通過等級評價工作提高設施建設和運行水平。2013 年,為了進一步配合等級評價工作,許多填埋場和焚燒廠實施了技術改造,提高了建設水平,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徐文龍指出,垃圾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具有很強的專業性、社會性和廣泛性,涉及部門多,涉及人員雜?傮w上,我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負責城市生活垃圾的管理,但由于城市生活垃圾的管理工作涉及廢品回收、污染控制、排放管理等多環節因素,因此管理同時也涉及到國家發改委、環保部、商務部等部委以及工商、稅務、城管、公安、消防等多個職能部門。在垃圾收運處的管理鏈條中,需要各部門相互配合,形成合力。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