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固廢】電子廢棄物“誰生產、誰回收”能實現嗎? |
(時間:2013-12-12 10:48:20) |
一臺廢舊電腦可以兌換一支索尼錄音筆或一塊大容量移動硬盤,一臺廢舊手機可以換一個精美時尚的移動電源,兩只舊鼠標即可兌換一個嶄新的U盤……日前,環境保護部宣教中心、索尼中國和同濟大學共同舉辦的“讓電子廢物回家,共享美好綠色未來”環保論壇及電子廢棄物兌換禮品活動在上海同濟大學舉行,將閑置電子廢棄物“變廢為寶”。 記者從與會專家處獲悉,隨著中國電子行業的高速發展,電子產品更新換代和報廢進入高峰期,電子廢棄物處理問題越來越明顯,“誰生產、誰回收”將成為未來這一行業的主流解決模式。 電子產品更新淘汰快 電子廢棄物增長速度是其他廢棄物平均速度的三倍,電腦兩年、手機不到兩年就會被淘汰 日前,上海同濟大學綜合樓人頭攢動,電子廢棄物兌換禮品活動現場,一張長桌后方擺滿了廢舊鼠標、電扇、鍵盤和各種光盤、收音機等,而在長桌前,十幾米長的隊伍里,每個人手中都拿著由舊電子產品換來的積分券,等待著兌換U盤、充電器等禮品。其中一張舊CD可積分10R,一只廢鼠標可積分100R,一個廢舊電子詞典可積分200R,一個廢舊手機可積分400R,積滿200R,便可兌換一個嶄新的U盤,以此類推,廢舊電子產品的R值越高,兌換的禮物等級越高。 在活動啟動儀式上,環境保護部宣教中心副主任何家振表示,我國每年都產生大量的電子垃圾,而這些淘汰的電子產品中包含的鉛、汞、鎘等有毒有害物質,如果隨意丟棄、處理,將會對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造成嚴重污染。 “隨著科技的進步,電子產品的更新速度加快,全球電子廢棄物每年大約以3%~5%的速度急劇增長,數量大約為4000萬噸以上,其增長速度是其他廢棄物平均增速的3倍。電腦已從平均生命周期的4年左右降至兩年,而手機更是不到兩年就會被淘汰。”對于身邊這些隨意丟棄可能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的特殊垃圾已進行了十幾年課題研究的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李光明說。 在一張反映我國逐年增長的電子廢棄物總量圖上,記者看到,去年我國電子廢棄物總量為500萬噸,今年這一數值已至550萬噸,而在此后的預計數值中,2014年將超600萬噸,2015年則將接近700萬噸。然而相對之下,現實中由于處置成本高以及廢舊家電的收集渠道不暢等原因,這一龐大的電子廢棄物群能進入正規資源化處理企業的卻很少。 “一方面,今后的電子產品設計時應盡可能采用無毒的替代材料。另一方面,未來‘誰生產、誰回收’的模式應當成為主流。”對于今后我國電子廢棄物的回收趨勢,李光明如此表示。 “誰生產、誰回收”難點在哪? 難點在于回收過程的再生成本該由誰承擔,以及回收體系如何建立 據了解,推行“誰生產、誰回收”的難點在于,回收過程的再生成本該由誰承擔,以及回收體系如何建立。 對于成本問題,我國于2012年5月21日頒布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征收使用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按照《辦法》,電子產品的生產者每賣出一臺電器,同時要繳納一筆回收基金,這筆錢最后用于回收處理企業的補貼。而對于回收體系,除了以宣傳、鼓勵等方式希望消費者參與其中之外,暫無更好的辦法。 “承諾回收自己的產品需要非常謹慎,因為一旦開始,就必須對每一件售出的產品負責。”索尼(中國)有限公司中國地區環境部高級經理太田裕美說,不過,在一些銷售領域相對有限、類型較為專業的產品方面,索尼已開始嘗試主動進行回收。 對于這種主動回收嘗試,雖然需要增加運營成本,但卻被專家認同。因為在對產品結構的熟悉程度以及零部件再利用的效率方面,由生產者自己來回收的優勢非常明顯。“生產者自己回收能更好地利用再生資源,當然這也必須建立在誠信經營、消費者習慣的養成以及杜絕山寨制品的基礎之上。”李光明教授說。 還有多少再生潛力可挖? 塑料占比最多,索尼研制新型再生塑料,使其質量相對穩定 電子廢棄物的回收,該如何進行?除了提取其中的貴金屬之外,還有多少資源再生潛力可挖? “從產品材料的占比來看,塑料是最多的。”李光明教授給出了一組數據:一噸廢舊電子電器上的線路板中能夠提取黃金900克、錫30公斤、銅130公斤,還可以得到塑料270公斤。而索尼公司一位負責人也表示,在他們的產品里,塑料所占的比例大約在25%左右。 據了解,通常再生塑料由55%的全新塑料,加上30%再生塑料及約15%的阻燃劑構成,經過數次再生后,塑料的質量會明顯下降。相比之下,索尼目前研制的再生塑料可由99%的再生塑料加上1%的阻燃劑制成,同樣取材于光盤、飲料瓶以及再生板,這種再生塑料質量相對較為穩定,且可比制造同樣數量一次塑料的碳排放量減少78%。目前索尼已將研制的再生塑料應用于電視產品之中,今后還將逐步應用于攝像機、照相機等產品制造中。 記者在索尼中國工廠看到,除了挖掘再生資源的潛力,索尼工廠還力求在細節方面節能降耗,如在一些制造設備的外表增加了隔熱層,減少熱量損失和排放等。在廢棄物總量削減方面,推行產品外包裝重復利用,2012年的回收利用率達99%。 相關鏈接 哪些違規會被取消補貼? 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政策進一步完善 記者近日從財政部了解到,財政部、環境保護部等部委近日下發《關于完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等政策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決定自2014年起,經各級環保部門審核確認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不規范拆解處理數量占申報拆解處理總量連續兩年超過5%的處理企業將被取消給予基金補貼的資格,并從相關省(區、市)規劃中剔除。 《通知》指出,財政部會同環境保護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對處理企業進行綜合評估。 在審核監督和綜合評估中發現處理企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也將被取消給予基金補貼的資格并從相關省(區、市)規劃中剔除:存在違法經營行為的;以虛報、冒領等手段騙取基金補貼的;非法利用處置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拆解產物的;自2014年起,各類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年實際拆解處理量低于許可處理能力的20%的以及資源產出率低于40%的。 《通知》同時指出,將已建成的優質處理企業納入基金補貼范圍。其中優質處理企業是指再生資源利用領域全國性龍頭企業和電器電子產品生產大型骨干企業設立的處理企業。 財政部還公布了第三批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補貼企業名單,共有28家企業入圍。據了解,此前兩批名單共有64家企業入圍。 據介紹,我國已進入家電報廢高峰期,每年的理論報廢量超過5000萬臺,報廢量年均增長20%。通過借鑒歐盟采用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來處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的先進經驗,從2012年7月1日起,我國正式開征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 財政部首批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補貼10月22日下撥,涉及金額6.3億元。這些資金將發放給第一批納入基金補貼范圍并實施拆解的39家企業。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