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隨州成立12個環境保護專業委員會 合力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 |
(時間:2020-6-30 9:14:52) |
為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湖北省隨州市先后成立了府澴河流域河道非法采砂與入河排污口綜合整治、城鄉飲用水水源地保護與專項治理、城鄉生活垃圾與生活污水治理和城市截污管網建設與黑臭水體整治、農業面源與畜禽養殖污染整治和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化工企業關改搬轉污染整治、加油站油氣回收治理與地下油罐防滲改造、揮發性有機物削減行動和綜合治理、高排放柴油貨車淘汰整治、道路揚塵和餐飲油煙污染治理、違法排污企業和違規建設項目清理整治、礦山開采加工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治理、自然保護區環境管理等12個環境保護專業委員會,合力攻堅克難,共同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 匯集“三股力量”,形成強大合力 匯集市級分管領導力量。作為市環委會常設性內設機構,12個環境保護專業委員會由分管副市長任主任,市政府分管副秘書長和牽頭部門主要負責人任副主任,構筑起“管行業必須管環保、管業務必須管環保”的工作機制。 匯集行業主管部門力量。每個環境保護專業委員會明確一個行業主管部門牽頭主抓,協調落實本系統、本領域、本行業的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職責,充分發揮行業主管部門職能優勢。 匯集相關職能部門力量。明確12個環境保護專業委員會各成員單位工作職責,做到既“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又“緊密協作、密切配合”,形成了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工作合力。 建立“三大機制”,掌握工作主動 建立問題交辦機制。把污染防治攻堅戰、十大攻堅行動、中央及省生態環保督察反饋的問題、群眾信訪反映的突出問題等作為重點,區分不同情況,一一交給相應的環境保護專業委員會辦理,做到包現場核查、包現場督辦、包問題解決、包上報銷號。 建立日常巡查機制。把環境保護工作與中心工作、業務工作結合起來,把環保任務落實到日常工作和巡查中,做到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實,做到問題早發現、早防范、早整改,提升解決初始問題的能力。 建立工作報告機制。12個環境保護專業委員會每年向市環境保護委員會報告當年環保工作,在報告工作中比業績、比成效、比作為,營造“比學趕超、搶前爭先”的濃厚氛圍。 實現“三大轉變”,提升工作質效 實現由“獨唱”向“合唱”轉變。12個環境保護專業委員會成立后,進一步明確了每一位市級領導在環境保護工作中的責任,避免了責任虛化、工作空泛化現象發生。目前,市政府所有副市長均至少擔任了一個環境保護專業委員會主任,形成了人人有任務、個個擔擔子的“大環保”格局。 實現由“粗放”向“精細”轉變。12個環境保護專業委員會更加突出問題導向,從長遠解決、根本解決出發,指向性、針對性更明確,不僅要解決本行業的環境問題,而且要引導企業轉型發展、高質量發展,避免單純的“一關了之、一拆了之”,從根本上防止環境問題反彈。 實現“單打獨斗”向“協同發力”轉變。解決環境突出問題不能只靠生態環境部門,需要相關部門單位密切配合、協同發力。12個環境保護專業委員會成立后,匯集了各方力量,有效改變了生態環境部門單打獨斗、孤軍作戰的局面,最大限度降低了執法風險,維護了社會穩定。 自12個環境保護專業委員會成立以來,通過合力攻堅,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及“回頭看”交辦隨州的247件信訪件整改“見底清零”,湖北省環保督察交辦各類信訪件整改銷號率達到98.6%。通過市長熱線、環保熱線、“陽光信訪”平臺等渠道受理的3083件環境投訴、網絡輿情全部得到有效、妥善處置。全市14條黑臭水體治理完成13條。完成規模以上畜禽養殖場污染治理401家,取締非法采砂點166處。完成4家尾礦庫閉庫治理任務。生態環境部“清廢行動”交辦隨州市12個固廢問題全部完成治理。完成劃定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26個、“百噸千人”供水工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125個。完成1家國家級工業園區污水處理設施整治任務。新建成鄉鎮垃圾中轉站8座,新增垃圾轉運能力每日1000噸。37個鄉鎮生活污水處理廠主體工程全部建成試運行。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