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湖南省第七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向張家界市反饋督察情況 |
(時間:2021-3-4 9:14:58) |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根據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依照《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規定》《湖南省環境保護督察方案(試行)》要求,2020年9月15日至9月29日,省第七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對張家界市開展了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及非煤礦山生態環境保護專項督察,形成督察報告。經省委、省政府批準,督察組于3月3日向張家界市委、市政府進行反饋。督察組組長崔永平通報督察報告,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虢正貴作表態發言。副市長李培其主持會議。督察組副組長黃宇等督察組有關人員,張家界市委、市政府有關領導、市直及駐張有關單位負責同志參加會議。區縣黨政主要領導和班子其他領導成員,以及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通過視頻會議形式列席。 督察組認為,張家界市委、市政府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扛得牢、壓得實,推進環保督察問題全面整改措施準、力度大,落實生態環境保護的機制既系統、又嚴格,督察整改工作取得了一定進展和成效。 市委、市政府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主要領導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始終把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納入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的重要內容,對省級環保督察移交重點問題的16名責任人嚴肅問責,環境違法行為均得到嚴肅查處。 市委、政府堅持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強力推進環保督察問題的整改。中央環保督察交辦的71個信訪件全部完成整改,“回頭看”交辦的87件信訪件完成整改85件,反饋意見涉及張家界的5個問題完成整改4個。張家界城市空氣質量連續多年排名全省前列,縣級以上飲用水水質達標率100%。86座涉改水電站全部停止發電,已拆除大壩45座,77座水電站完成驗收銷號,其余水電站整改按時序推進。2020年“夏季攻勢”6大類53項具體任務已完成43項。完成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規劃編制。武陵源區、永定區分別建成國家級、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市委、政府嚴格落實生態環境保護的機制,出臺了《湖南省武陵源世界自然遺產保護條例》。科學編制“三線一單”,出臺張家界市揚塵污染防治條例等多部地方性法規。市級財政每年預算安排800萬元“以獎代投、以獎代補”支持生態創建。2018年以來查處案件156起,移送公安機關13起,沒有發生重特大環境污染事故。 張家界市高度重視此次督察工作,邊督邊改、立行立改,解決一批群眾身邊的生態環境問題。截至2020年10月25日,督察組交辦的問題已辦結26件,階段辦結6件,在辦37件。 督察組指出,張家界市督察整改工作雖然取得重要進展,但對標中央和省委要求、對標人民期待,仍然存在差距和短板,一些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亟待解決。 一是思想認識仍然不到位。 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存在認識模糊。個別領導干部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意識還不牢固,沒有深刻領會“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思想精髓,“重發展、輕保護”的觀念還沒有根本扭轉,甚至認為小水電整治工作中,全面整治退出是搞“一刀切”。 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存在認識偏差。個別地方領導干部存在對綠色發展的畏難情緒和溫飽重于環保的思想,個別鄉鎮政府在武陵源風景名勝區核心區違規審批建設民俗客棧,國土、林業、農業、水利等職能部門和風景名勝管理處都疏于監管。 構建“環保大格局”履行“三管三必須”存在認識問題。有些職能部門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系統性認識不足,對部門環保職責認識不夠。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工信局個別領導干部對生態環境保護職責缺乏認識;個別部門配合督察“回頭看”工作不積極,提供資料消極應付甚至拖延推諉。 二是問題整改存在不嚴不實。 整改進度滯后。桑植縣城區污水處理廠二期建設工程、桑植縣工業集中區瑞塔鋪污水處理廠、慈利縣污水處理廠擴容提標改造項目等城鎮污水處理廠建設進度嚴重滯后于張家界市落實省環境保護督察反饋意見整改方案、污染防治攻堅戰“夏季攻勢”等時限要求,“城鎮污水處理設施與城市發展不相匹配”問題仍然嚴重。桑植縣桑梓綜合利用電廠超低排放改造項目應于2020年12月底完成,但是至今仍未啟動建設。“城市餐飲油煙污染控制不力”問題多年來一直困擾群眾,投訴問題非常集中,但是至今未得到徹底解決。 整改不徹底。張家界已公示辦結的信訪舉報問題中,督察組現場核查發現永定區中天鷺鷥灣龍庭2期違規搭建煙道仍未拆除。已上報銷號的省級督辦問題,武陵源“澗外棲境養生度假村”整治方案要求2019年12月對違建依法拆除并恢復土地原狀,現場核查發現該處部分設施未拆除,土地未全部恢復原狀。 整改標準不高,部分信訪件存在反彈現象或者整改不徹底。慈利縣二坊坪鄉馬爾代夫山莊環境問題整治、桑植縣瑞塔鋪鎮老巖村四組彭齊平養豬場廢水收集處理設施簡陋等問題雖已銷號,但整改標準不高。中鐵四局沙堤辦事處汩水溪施工人員生活區化糞池清掏不及時。永定區沙堤鄉龔家灣組銀洲新型建材廠制砂生產噪音和粉塵污染、麗景天下小區商鋪油煙污染、原老航校建筑施工噪聲污染、川巖坪沙場大氣、水、噪聲污染,慈利縣貴友科技有限公司大氣、水、噪聲污染,廣福橋鎮官見村碎石廠大氣和噪聲污染等老問題,在督察“回頭看”期間又有反復投訴,甚至投訴達10次之多。 三是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仍然存在薄弱環節。 水源地保護工作需進一步加強。全市68個日供水千人以上鄉鎮飲用水水源地,尚有14個未劃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鄉鎮“千噸萬人”水源供水工程出廠水和水源水質存在超標現象。武陵源區天子山街道江霧峪溪飲用水水源地整治尚未啟動,已劃定的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形同虛設,飲用水取水口被非法采石項目毀壞,林業、水利、自然資源等部門對違法問題未實施有效打擊,導致目前仍然從非技術報告劃定的小溪取水。桑植縣陳家河供水站殺菌消毒AB劑投放隨意,管理失職。 城市揚塵污染管控需進一步加強。揚塵污染問題是群眾投訴集中的問題,也是督察交辦的重點問題,但是相關部門對全面加強揚塵污染的管控力度不足,部分工地施工現場裸露土地無防塵網、無揚塵監控及視頻監控、無霧炮機及噴淋系統,進出車輛沖洗平臺不規范、沖洗廢水收集不到位等問題。隨機抽查發現鴻泰和悅宸居工地、張家界韓城置業有限公司等未落實城市揚塵污染防控要求。 城鄉環境基礎體系建設需進一步加強。桑植縣工業集中區瑞塔鋪污水處理廠管網尚未拉通,未正常運行。慈利縣污水處理廠、慈利縣蔣家坪污水處理廠、永定區陽湖坪污水處理廠進水COD濃度偏低。農村污水處理設施配套率不高,仍有18%的建制村生活污水處于無序排放狀態,成為當前水環境的重要污染源。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設推進緩慢,全市64個涉農鄉鎮僅有48個鄉鎮建成垃圾中轉站,占比75%,部分邊遠鄉鎮仍采用簡易焚燒爐處理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管理亟待加強。武陵源區野貓峪垃圾填埋場、慈利縣垃圾填埋場、桑植縣生活垃圾填埋場、煤炭灣垃圾填埋場普遍存在覆膜不及時,部分垃圾裸露,導氣系統未配套建設廢氣處理設施,未按要求開展廢氣無組織監測,未按要求對監測井開展水質監測,滲濾液處理能力不足等方面問題。 農業污染防控需進一步強化。農業面源污染、畜禽養殖污染依然存在。限養區、適養區規模養殖場雖有糞污處理設施但標準不高,少部分養殖專業戶和散養戶未建設糞污處理設施,存在糞污直排入河流現象。有關部門對農村污染防控任務不明、底數不清。 自然保護地監督管理亟須加強。中湖鄉政府越權違規在武陵源風景名勝區核心區,批準建設經營性民宿客棧,違反《湖南省風景名勝區條例》,相關部門未履行相應管理職責。天子山核心景區泗南峪社區江務峪野豬林河道中間和河岸,毀林盜采導致“小溪道變成大河道,河道內千瘡百孔”,嚴重破壞生態環境。 生態環境保護能力建設未得到明顯提升。生態環境保護監督管理和綜合行政執法能力較為薄弱,行政管理和執法人員偏少,裝備和車輛不足,鄉鎮缺乏專業環境管理人員,與生態環境管理的任務要求有差距。生態環境監測能力不足,全市四個區縣監測編制總數雖有60人,但多達44人從事監測業務以外的工作,監測儀器設備缺乏并且老化嚴重,不能滿足工作需要。 督察組還現場檢查40余家(處)非煤礦山、采石制砂生產企業、鎳鉬礦退出企業及治理工程,發現相關企業生態環境保護主體責任不落實,相關部門監管責任落實不到位,相關縣(市、區)黨委政府推進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不到位。 一是行業無序開發未得到根本性改變。 行業規劃不科學。張家界市作為國內外著名風景旅游城市,轄區面積9516平方公里,有大理石、方解石、矽砂、建筑用灰巖砂巖等采石、制砂企業210多家,分布散、多以小型企業為主,部分企業的生態環境保護主體責任嚴重不落實。針對2018年省級環保督察指出采石制砂多點開花無序開發問題,市相關部門提出了整改目標,但是,至今未得到有效落實。 非法生產屢禁不止,相關職能部門監管打擊不力,“一罰了之”變相縱容違法。山寶石材有限公司、永定區勝利大理石廠等大規模非法生產;新感覺渣土運輸有限公司等小作坊式非法碎石制砂;武陵源區中湖鄉居民郭某屢次非法挖取河砂用于水泥磚廠生產,類似違法行為得不到有效遏制。 部分村鎮環境意識淡薄,縱容企業環境違法。近兩年來,群眾投訴舉報較多、非法生產企業長期存在,部分企業花錢買“平安”,通過向所在村集體、周邊村民提供大量經濟補償方式解決群眾的環境訴求,客觀上縱容環境違法行為長期存在,置全社會的生態環境利益于不顧。 二是部分問題整改成效不明顯。 存在整改標準不嚴。有些企業落實整改任務避重就輕,甚至置若罔聞。慈利縣慈勝石英材料有限公司開采矽砂礦存在破壞生態等問題,被環保督察多次指出,現場檢查發現,仍然存在場內道路物料撒漏較多等問題。 部分問題整改進度滯后。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中,慈利縣三合鎮楓坪村黎中平碎石廠未批先建非法生產。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指出問題后,涉事企業長期整改不到位,本次“回頭看”進駐之前才拆除。 部分問題整改推進力度不夠。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指出的慈利縣枧潭橋斷面重金屬超標問題,雖然實施了一批環境治理工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部分歷史遺留廢渣治理工程進展滯后,數十萬立方米鎳鉬廢渣(部分冶煉廢渣屬于危險廢物)亟須安全處置。慈利縣國太橋的砷污染土壤治理任務十分艱巨,礦區及加工廠附近近4000畝受污染土壤中僅470余畝得到修復。桑植縣砂壩硫磺礦廢渣污染問題,雖然實施了風險管控項目,但是滲濾液處理能力欠缺,重金屬、氟化物等污染物濃度較高。慈利縣零陽鎮人和村某鎳鉬礦冶煉企業退出后,廢渣、化學品原料倉庫風險防控未完全到位。 三是生態環境問題仍然突出。 生態破壞問題仍然存在。張家界市采石制砂行業生態破壞問題較為嚴重,生態保護措施不得力。張家界市山寶石材有限公司、勝利大理石廠礦區分別非法占用國家二級公益林11.11公頃、3.75公頃,于2018年受到張家界市森林公安局立案偵查。 企業生態保護主體責任壓實不夠。大多數采石場的擋土墻、邊坡維護等設施不健全,部分碎石制砂場的降塵防塵設施不健全,廠區雨水廢水收集、沉淀設施不健全,產品運輸車輛遮擋防塵等措施不到位,進出礦區道路沒有硬化。現場檢查發現慈利縣永勝采石責任有限公司、永定區三家館鄉張家灣方解石礦、慈利縣三官寺鄉苗嶺村興旺采石場等企業存在以上問題。 礦區生態修復不到位。在生產礦山對已采完區域未實施生態修復的情況普遍存在。永定區三家館鄉創建砂場等類似已關閉礦山未實施生態修復,遺留生態破壞問題嚴重,單純依靠自然恢復難以解決問題,生態修復任重道遠。 督察組要求,市各級黨委、政府及領導干部要進一步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更高的政治站位守護好一方綠水青山。進一步強化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三管三必須”規定,以更強的責任擔當增強齊抓共管合力。進一步推動有關問題整改到位,以更實的工作舉措鞏固和深化督察成果。進一步依法依規嚴肅責任追究,以更強的生態環境保護促進更好的綠色高質量發展。 督察組強調,市委、市政府要根據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及專項督察報告,抓緊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在30個工作日內報省委、省政府,同時抄送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并在6個月內向省委、省政府報送整改落實情況。整改方案和整改落實情況將根據要求通過省級和市級主要新聞媒體向社會公開。 督察組還對發現的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問題進行了梳理,已按有關規定移交張家界市市委、市政府處理。
|
|
|
|
推薦圖片 |
 | 潤立漆再登央視 推動健康涂料走入百姓家 | 國家權威媒體成就實力品牌。潤立漆繼登陸CCTV-1和CCTV-10兩大頻道以后,于11月下旬再一次獲得了央視“通行證”,陸續在CCTV-4中文國際和CCTV-7國防軍事兩大熱門頻道展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