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洛陽市召開2020年大氣環境質量改善情況 |
(時間:2021-2-25 9:27:34) |
2月24日,洛陽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首場“2020年洛陽市重點民生實事完成情況”新聞發布會,發布2020年洛陽改善生態環境民生實事完成情況。 2020年,洛陽市污染防治攻堅辦圍繞群眾身邊的大氣環境問題,聚焦聚力、善做善成治標,一抓到底、久久為功治本,能源、產業、交通、用地四大結構調整取得新成效,環境空氣質量改善明顯,圓滿完成了“十三五”規劃、三年攻堅行動計劃以及2020年重點民生實事確定的空氣質量改善目標。 從發布會上獲悉,全年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同比下降16.9%,改善幅度排名全省第1、汾渭平原第1、全國168個重點城市第18。優良天數244天,同比增加67天,增加天數在全國排第4。可吸入顆粒物(PM10)、細顆粒物(PM2.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臭氧等六項污染因子同比均實現兩位數降幅,其中,PM2.5年均濃度51µg/m3,同比下降17.7%,下降幅度排名全省第1、汾渭平原第2;PM10年均濃度86µg/m3,同比下降19.6%,下降幅度排名全省第2、汾渭平原第1。欒川、嵩縣、汝陽、洛寧4縣成功實現環境空氣質量二級達標,為全省數量最多,占全省數量近一半,受到省污染防治攻堅辦通報表揚。全年重污染天數8天,同比減少23天,其中秋冬防第一階段(10—12月),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同比下降7.7%,PM2.5濃度同比下降8.0%,重污染天數2天、同比減少5天。 采取主要措施 (1)綜合施策,能源結構不斷優化。嚴控煤炭消費總量,全市規上工業煤耗1868.7萬噸,同比減少112.6萬噸。強力淘汰低效燃煤機組,累計拆除停運13臺176.5萬千瓦機組,實現減煤380萬噸。大力實施“引熱入洛”,投資24億元完成了城區周邊四路熱源引入,城市區集中供熱普及率提升至90.1%。有效推進清潔取暖,累計完成“雙替代”改造43.3萬戶,發展地熱供暖141萬平方米。積極發展可再生能源,全市風力、光伏、水能、生物質發電及天然氣發電等清潔能源累計裝機481.6萬千瓦,占全市總裝機容量的比例達37.9%。 (2)遷治結合,產業結構持續升級。積極實施退城搬遷,累計投入102.7億元完成主城區鑄造、耐材、有色、化工、煤炭、玻璃、磚瓦窯等66家高排放企業退城搬遷改造。大力淘汰落后產能,先后淘汰242個中頻爐、16個煤氣化爐、8個磚瓦輪窯、2座4.3米焦爐(退出焦化產能100萬噸/年)、2座水泥粉磨裝備、2條合成氨生產線(退出合成氨產能25萬噸/年)。推進工業污染深度治理,完成重點行業提標、鍋爐綜合整治、工業窯爐治理、VOCs治理、鑄造行業治理、無組織排放治理等工業污染治理項目550項,提升了工業污染治理水平。 (3)多措并舉,交通結構日趨完善。大力實施“公轉鐵”,全市鐵路貨運量達1787.3萬噸,鋼鐵、電解鋁、電力、焦化等行業鐵路運輸比例達50.3%;伊電、萬基、中儲三條鐵路專用線已建成,投用后可新增運能470萬噸。積極發展多式聯運,推進華晟物流園鐵路集裝箱貨場建設,鐵路專用線集裝箱到發貨物4.37萬噸。加快推進路網聯通,城市區累計新建立交橋21座,新建高架快速路7條57.48公里,打通斷頭路73條83.6公里,正在續建、新建、改擴建高速公路6條共計260公里。持續開展柴油貨車專項治理,累計完成10507輛國三及以下柴油貨車淘汰,10423臺重型柴油車OBD安裝,345家重點企業運輸車輛管控門禁和視頻監控系統安裝,14524臺非道路移動機械編碼登記。在主要物流通道建設12個空氣質量監測站點實時分析交通污染,全面提升全市18個路檢路查點位硬件建設標準,全年路查路檢柴油車11.4萬輛,入戶抽檢6132輛。完成30家柴油貨車治理M站聯網建設,對1277輛車實施監督維修治理。全面推廣新能源車,全年共推廣新能源車10015輛,其中市政、環衛、公交、出租等重點領域推廣2072輛,新建充電樁280個。 (4)優化布局,用地結構綠色宜居。合理優化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加快推進城市區與組團縣交通連接、產業承接、生態對接,著力構建疏密有度、錯落有致、顯山露水、通風透氣的生態宜居城市。高標準實施全市范圍內國土綠化提速提質工程,協同開展森林城市和森林鄉村建設,累計完成造林125萬畝、森林撫育238萬畝,全市森林覆蓋率達45.5%;建設城市小游園150處,城市建成區綠地率達38.5%;全市露天礦山生態修復率達82.8%,35個礦山達到綠色礦山標準。 (5)緊盯重點,“三散”治理成效明顯。依法取締整治“散亂污”,累計整治取締“散亂污”企業126家,并持續保持“動態清零”。深入開展“散煤”治理,將城市區及周邊縣(市)、生態縣縣城和鄉鎮政府所在地、農村平原地區劃定為禁煤區,退出20家潔凈型煤加工中心、91個配送網點、年加工能力85萬噸。全面加強“散塵”管控,固化揚塵管控“一崗雙責”和“分包監管”工作機制,全面推行路長制、“以克論凈”、“雙十標準”,城市建成區降塵量降至9噸/月·平方公里以下。 (6)科學應對,重污染天氣管控高效有力。及時修訂應急預案,將5419家工業企業、1781個施工工地和138.77萬輛車納入應急減排清單。不斷完善應急減排措施,在工業管控上,對部定39個、省定13個、市定6個重點行業企業落實績效分級差異化管控,制定“一廠一策”,確保應急減排措施可執行、可操作、可核查;在揚塵管控上,根據預警級別,對各類工地混凝土攪拌、建筑拆除、涉土作業、渣土車運輸和非道路移動機械作業等進行科學管控;在移動源管控上,嚴格落實城市區柴油貨車禁限行規定,引導大型貨車和過境車輛繞行市區。持續強化聯防聯控,充分發揮“環保+氣象”預報機制、“環保+專家”研判機制、“環保+公安”執法機制、“環保+電力”調度機制、“環保+監察”追究機制,有力促進各項管控措施落實,管控期間污染物日均排放量由43噸左右下降到28噸左右,起到了較好的“減排削峰”效果。
|
|
|
|
推薦圖片 |
 | 潤立漆再登央視 推動健康涂料走入百姓家 | 國家權威媒體成就實力品牌。潤立漆繼登陸CCTV-1和CCTV-10兩大頻道以后,于11月下旬再一次獲得了央視“通行證”,陸續在CCTV-4中文國際和CCTV-7國防軍事兩大熱門頻道展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