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碳中和與清潔空氣協同路徑(2023)》報告11月1日在北京發布。報告全面展示中國碳中和與清潔空氣協同治理現狀,深入剖析現存挑戰與面臨障礙,并提出解決思路,為協同治理工作貢獻力量。

報告在當日舉行的中國清潔空氣政策伙伴關系(CCAPP)2023年度會議上發布。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院長賀克斌院士指出,當前中國大氣污染防治取得了歷史性、轉折性的成績,但我國空氣質量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善,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仍任重道遠。
當前我國生態環境保護正在經歷從重點治理向系統治理的轉變,“雙碳”目標和清潔空氣目標的緊密結合將是未來系統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2023年度報告緊密結合了“雙碳”和清潔空氣目標,希望能對生態環境的系統治理工作帶來啟發。
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一級巡視員李培指出,我國空氣質量持續改善依然任重道遠,需各方集聚智慧、通力合作,應重點關注三點。
一是研究構建大氣污染物和溫室氣體排放融合清單技術體系;
二是研究提出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等重點問題的政策建議;
三是梳理總結地方在協同推進空氣污染改善和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推進過程中的典型案例經驗。
在以“大氣成分變化驅動因素及環境健康效應”為題的主旨報告中,賀克斌對我國近年來大氣成分變化情況、空氣質量改善成效及其背后的驅動力進行綜合分析。
他指出,老齡化背景下,持續改善空氣質量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日益突出。但受技術成熟度和成本限制,2030年之前末端治理措施仍將繼續發揮主導作用。
2030年之后,碳中和政策將成為持續改善空氣質量和減少污染健康損失的主要驅動力,且需實施差異化協同治理措施,以最大限度保護公眾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