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安徽去年多項環境指標達近年來最好水平 |
(時間:2020-6-4 9:08:02) |
6月3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2019年生態環境質量狀況。省生態環境廳廳長徐恒秋在發布會上表示,2019年,安徽全力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多項指標達到近年來最好水平。 去年多項指標達到近年來最好水平 根據發布會通報,大氣環境質量方面,2019年,全省平均細顆粒物(PM2.5)和可吸入顆粒物(PM10)平均濃度均為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一氧化碳(CO)濃度均達到一級標準。全省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1.8%;全省16個設區市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累計70天,同比下降50.0%。 水環境質量方面,去年全省地表水環境質量總體有所改善。監測的136條河流、36座湖泊水庫共320個監測斷面(點位)中,Ⅰ—Ⅲ類水質斷面(點位)占72.8%,同比上升3.3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點位)占1.9%,同比下降1.8個百分點。其中長江流域總體水質狀況由良好好轉為優。淮河干流總體水質狀況持續為優。新安江流域新安江流域水質狀況持續為優。巢湖流域全湖平均水質為Ⅳ類、輕度污染、呈輕度富營養狀態。環湖河流總體水質狀況由輕度污染好轉為良好。全省16個設區市39個在用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中,除亳州市地下水源地因地質原因氟化物超標外,其余15個設區市達標率均為100%。 聲環境質量方面,全省城市區域聲環境晝間平均等效聲級為54.2分貝,質量等級為二級。全省城市道路交通聲環境晝間平均等效聲級為66.9分貝,質量等級為一級。全省各類功能區聲環境質量晝間達標率為88.4%、夜間達標率為73.4%。 輻射環境方面,全省伽瑪輻射空氣吸收劑量率(含宇宙射線貢獻值)處于正常本底水平。境內長江、淮河和巢湖流域地表水放射性水平處于正常水平范圍。各設區市集中式地表飲用水水源地放射性水平處于正常水平范圍。各設區市土壤監測點中放射性核素活度水平均為本底水平。在合肥市開展了城市電磁輻射(射頻)環境質量監測,電磁環境質量狀況良好。 今年以來全省空氣質量大幅改善 去年多項指標達到近年來最好水平,那么今年以來全省空氣質量改善情況如何?徐恒秋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今年是打贏藍天保衛戰收官之年,我省開局形勢良好,截至5月26日,全省14個未達標城市PM2.5平均濃度為48微克/立方米,較2019年同期下降22.5%,優良天數比率為81.6%,較2019年同期提高11.4個百分點,全省空氣質量大幅改善。 “全省2019—2020年秋冬季10297個大氣污染重點整治項目,包括燃煤鍋爐淘汰、工業爐窯綜合治理、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整治、重點行業提標改造等任務基本完成。”徐恒秋介紹,4月1日起我省第一個地方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水泥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正式實施,按照國務院要求25個行業全面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進展順利,富鑫鋼鐵和新興鑄管已經完成超低排放改造,馬鋼正在加快推進全廠的改造進度。 同時,安徽重新修訂省級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和應急減排清單,首次對企業污染防治效果實施績效分級,按照“一廠一策”制定減排措施,實施精準管控。四是開展復工復產定點幫扶。從3月開始,省生態環境廳還對PM2.5平均濃度全省排名后10名的縣開展定點幫扶,調研企業復工復產中存在的環境問題,幫助、指導企業解決問題,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