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惠州揚塵污染防治有望年內完成地方立法 |
(時間:2020-6-9 10:26:17) |
日前在惠州新聞發布會上,媒體記者圍繞柴油車整治、飲用水源保護、土壤保護治理、未依法取得排污許可證所面臨的處罰等方面內容進行了現場提問。惠州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李傳紅,市生態環境局二級調研員李大義,市生態環境局總工程師雷戰雄分別作出回應。據悉,惠州揚塵污染防治已開展地方立法工作,7個縣(區)均將劃定禁止露天燒烤區域,這些措施將進一步助力我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柴油車整治 積極推進實施柴油車檢驗新標準 南方日報:“惠州藍”是惠州的金字招牌,大家都希望這塊金字招牌可以擦得更亮。請問,接下來在環境空氣質量精細化管理特別是柴油貨車治理方面有哪些舉措? 李傳紅:打好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是在國家層面確立的污染防治攻堅戰七場標志性重大戰役之一。全省有155萬輛柴油貨車,占全省機動車保有量的5%,排放的氮氧化物占67%、顆粒物占88%,我市的情況與全省情況基本相當。截至去年底,我市柴油車保有量為7.7萬輛,其中,柴油貨車的保有量為6.4萬輛。可以說,治理柴油貨車污染刻不容緩。 在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中,我們堅持統籌“油、路、車”的治理思路。 在“油”方面,一方面,推動油品質量提升,2019年7月1日起,我市已在全市范圍推廣使用國VI車用柴油;另一方面,積極推動柴油車添加使用車用尿素,以減少氮氧化物的排放。在“路”方面,生態環境部門和公安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限制黑煙車上路行駛的通告》,正在征求意見,預計年底前能發布實施。在“車”方面,我們強化了用車的環境監管。建立和完善“生態環境部門檢測取證、公安交管部門實施處罰、交通運輸部門監督維修”的聯合執法模式;積極推進柴油車檢驗新標準的實施,在不增加費用的基礎上,新增了外觀檢驗、氮氧化物檢測等三項指標。 飲水水源保護 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100% 深圳商報:這幾年惠州的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環境也更優美,惠州在水源保護尤其是東江水源和飲用水源的保護上有哪些具體措施? 李大義:一直以來,我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常年保持優良,達標率100%,主要保護措施可用“劃”“立”“治”“管”四個字概括。 “劃”就是劃定全市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目前,我市共有飲用水水源保護區60個,涉及重要生活飲用水源地68個,保護區總面積789.2平方公里,約占我市國土面積的7.07%。 “立”就是設立水源保護區隔離網、標志牌、警示牌,在各級水源保護區設置了標志牌、航道警示牌、陸路交通警示牌1000多個,建立界碑、界標400個,在一級保護區邊界建成約80公里隔離網。 “治”就是整治水源保護區存在的環境問題。2018年開展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專項執法行動,在保護區內排查發現47個環境問題,到2019年8月全面完成了整改。 “管”就是嚴格水源保護區生態環境監管。嚴禁在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內新建、改建、擴建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項目,嚴禁在飲用水源二級保護區內建設排放污染物的項目;建立飲用水源保護區定期巡查執法制度,嚴厲打擊水源地環境違法行為;對重要水源地實行每月監測一次,每年開展一次及以上飲用水源109項指標全分析。今年將啟動水源地智能監管信息平臺建設、隔離防護設施升級、視頻監控及空間識別預警等工作,進一步提升保護區管理水平。 大氣污染防治 7個縣(區)將劃定禁止露天燒烤區域 惠州日報:這幾年惠州城市快速發展,建設工地和泥頭車渣土運輸過程的撒漏帶來了一些揚塵污染,請問惠州有何措施破解揚塵污染問題?另外,露天燒烤帶來的油煙污染也是個令人煩惱的問題,對于這個“人間煙火氣”,如何讓其既能“撫慰凡人心”,又不讓市民生氣? 李傳紅:我市把揚塵污染防治作為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扎實推進。目前,我市已將《惠州市揚塵污染防治條例》立法工作列為年度地方立法任務,有望年內通過人大終審并盡快頒布實施。同時,我市將建筑工地揚塵污染防治納入文明施工管理,建立揚塵控制責任制,加強工地“7個100%”管理(施工現場100%圍蔽、砂土物料100%覆蓋、工地路面100%硬化、易起塵作業面100%濕法施工、出工地車輛100%沖洗、暫不開發場地100%綠化、出入口100%安裝TSP及視頻在線監控設備)。我們還運用聯合執法檢查、日常巡查、隨機抽查和遠程監控等手段,開展督查檢查。 關于露天燒烤的問題,我們加大了專項治理力度。今年4月以來,各縣(區)尤其是惠城區各街道常態化開展了多次集中整治行動,部分商戶也轉為入室經營,露天燒烤污染問題有所遏制。今年我市7個縣(區)均將劃定禁止露天燒烤區域,城市建成區內將全面禁止露天燒烤。目前龍門縣、大亞灣區已正式發布通告,其余縣(區)已完成公眾意見征集,將陸續按法定程序進行發布。同時,我們也呼吁經營戶盡可能轉入室內經營,盡可能采用無煙燒烤方式。 土壤污染防治 今年完成重點行業企業及工業園區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 惠州電臺:土壤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土壤環境質量也是關系老百姓吃、住安全的大事。與大氣污染和水污染治理相比,惠州乃至全國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起步較晚。請問,目前惠州開展了哪些土壤治理和修復工作? 雷戰雄:自2016年國務院《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即“土十條”)發布實施以來,我市嚴格按照國家和省的土壤污染防治相關部署,以改善土壤環境質量為核心,以保障農產品質量和人居環境安全為出發點,積極推進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其中首要任務就是通過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詳查,摸清我市農用地和建設用地的土壤污染狀況。預計今年底前,我市可完成重點行業企業及工業園區用地的土壤污染狀況詳細調查工作。屆時,通過運用土壤污染狀況詳查的工作成果,可為下一步的治理修復或分類管理提供全面、科學的依據。 排污許可核發和登記 非法排放大氣污染物最高可罰100萬元 惠州發布:前面發布的內容提到,惠州今年9月底前要基本完成覆蓋所有固定污染源的排污許可發證和登記工作。請問哪些排污單位需要申領國家排污許可證?申領時限有什么要求?如果未取得排污許可證排放污染物,會受到怎樣的處罰? 雷戰雄:按照《排污許可管理辦法(試行)》《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分類管理名錄(2019年版)》等的規定,惠州市轄區內排放水污染物、大氣污染物,產生工業固體廢物或者其他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均須依法取得排污許可證或者填報排污登記表,涉及107類行業和4類通用工序。火電、造紙、印染、電鍍等33個行業在2017~2019年期間未取得排污許可證的單位,須在2020年4月30日前完成;其他行業單位須在2020年9月30日前完成;新建項目須在生產設施啟動或者實際產生排污行為之前完成。 《水污染防治法》《大氣污染防治法》等都對無證排污或不按證排污違法行為的處罰作出了詳細規定。以《大氣污染防治法》為例,該法第99條規定,未依法取得排污許可證排放大氣污染物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或者限制生產、停產整治,并處1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報經有批準權的人民政府批準,責令停業、關閉。該法第123條還規定,對無證排污的,可實施按日連續處罰。可以說違法成本非常高,希望相關行業和單位積極申報登記,共同為改善環境質量、減少污染物排放出力。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